“机器换人”势在必行,2018年将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

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7)》称,今年2018年全球将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上岗,在众多流水线上替代人工进行重复工作。而在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品达到了13万台以上,为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量的三分之一。在简单繁琐的工作领域机器换人的趋势已经被时代决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工业机器人加入到制造业中。

在如今的许多舆论中,有许多人甚至是媒体都在阐述机器换人所带来的影响。而最突出的是机器换人会让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会给社会带去更多的失业压力等等。

那既然如此为何国家还要致力于发展机器人,我们就来看看有什么必须的理由让机器换人势在必行。

一、这是所有国家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态势其实说实话并不是很好,在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额只有10.6亿美元,而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估显示,在202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会增长至58.9亿美元。我们用了10年以上的时间才把机器人的销售额增长了5倍左右。

而从机器人密度来看,现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68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4台/万人。位居第一的韩国的机器人密度问631台/万人,而像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密度分别为189、303和309。所以,机器换人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趋势。

“机器换人”势在必行,2018年将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

二、中国已经丧失了廉价劳动力优势

说起中国为何是世界工厂,其根本原因就是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更,国内许多人员已经将自己从高风险、高重复度和高繁重等体力劳动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放眼望去有多少80后和90后是愿意走到工厂一线的流水线上去工作5年10年的,再加上如若还要继续培养人工的车间制造人才,那么所需的时间已经跟不上产品的产量、换代和质量的脚步。

还有就是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廉价,这个大家都知道。一些东南亚地区或者第三世界国家的更廉价劳动力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青睐,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优势早已不复存在。

再有,说到国内的自主品牌企业,既然国内劳动力价格已经不菲,那把工厂搬到国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但大部分国内企业因为并没有雄厚的资本和底力敢于将产品交与别的国家生产,无论是管理和安全上都有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机器人是许多国内企业的唯一选择。

“机器换人”势在必行,2018年将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

三、打破“四大家族”的市场占领

如若是机器人业内人士的话必定知道盘踞在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四大家族,他们分别是ABB、日本安川、KUKA和日本发那科。由于这些企业早就看准了中国机器人市场之庞大,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这四个企业就在国内站稳了脚跟,直至现在这四家企业占据的机器人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这就是国内机器人和国外机器人的差距。

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的缺失。现在国内尚未有一家企业在核心部件上能够达到相应的生产水准,其中有三大核心零部件对于国外企业的依赖性最为严重,即减速机、伺服系统和控制器。

所以,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这三个零部件领域的发展将成为国家的核心所在,将零部件国产化也是必要趋势。

“机器换人”势在必行,2018年将有232万台工业机器人?

四、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2017年827122亿元的GDP里,有30%来源于工业,而从销量上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电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这些领域的销量是工业里面最多的,其中这些领域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又占国内总机器人销量的50%,然而可想而知,这些重要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仍旧是被国外企业掌控着,如果还要继续在这方面与国际企业竞速,其用的时间可能要花上20~30年,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并不代表别人就不会发展。

而在高铁、新能源汽车、陶瓷、物流等领域国内做的还是处于世界一流,所以,国家必定会抓住这些机会,依靠国内品牌的机器人实行弯道超车,像第三点那样,打破国内机器人市场被四大家族统治的境遇。

所以,机器换人其实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其替代的工作大都是一些繁琐、重复、没有创造性和价值性的劳重工作,我们无需担心机器人要取代自己,反而要思考自己究竟能够带来什么价值,让我们的人生稍有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