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勢在必行,2018年將有232萬台工業機器人?

據中國經濟信息社《全球智能製造發展指數報告(2017)》稱,今年2018年全球將有232萬臺工業機器人上崗,在眾多流水線上替代人工進行重複工作。而在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品達到了13萬臺以上,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產量的三分之一。在簡單繁瑣的工作領域機器換人的趨勢已經被時代決定,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工業機器人加入到製造業中。

在如今的許多輿論中,有許多人甚至是媒體都在闡述機器換人所帶來的影響。而最突出的是機器換人會讓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會給社會帶去更多的失業壓力等等。

那既然如此為何國家還要致力於發展機器人,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必須的理由讓機器換人勢在必行。

一、這是所有國家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發展態勢其實說實話並不是很好,在2012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總銷售額只有10.6億美元,而根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估顯示,在2020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將會增長至58.9億美元。我們用了10年以上的時間才把機器人的銷售額增長了5倍左右。

而從機器人密度來看,現中國的機器人密度為68臺/萬人,低於全球平均水平74臺/萬人。位居第一的韓國的機器人密度問631臺/萬人,而像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密度分別為189、303和309。所以,機器換人是所有發展中國家發展成為發達國家的必然趨勢。

“機器換人”勢在必行,2018年將有232萬臺工業機器人?

二、中國已經喪失了廉價勞動力優勢

說起中國為何是世界工廠,其根本原因就是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更,國內許多人員已經將自己從高風險、高重複度和高繁重等體力勞動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放眼望去有多少80後和90後是願意走到工廠一線的流水線上去工作5年10年的,再加上如若還要繼續培養人工的車間製造人才,那麼所需的時間已經跟不上產品的產量、換代和質量的腳步。

還有就是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廉價,這個大家都知道。一些東南亞地區或者第三世界國家的更廉價勞動力已經得到了企業的青睞,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優勢早已不復存在。

再有,說到國內的自主品牌企業,既然國內勞動力價格已經不菲,那把工廠搬到國外未嘗不是一種選擇。但大部分國內企業因為並沒有雄厚的資本和底力敢於將產品交與別的國家生產,無論是管理和安全上都有著一定的風險,所以,機器人是許多國內企業的唯一選擇。

“機器換人”勢在必行,2018年將有232萬臺工業機器人?

三、打破“四大家族”的市場佔領

如若是機器人業內人士的話必定知道盤踞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的四大家族,他們分別是ABB、日本安川、KUKA和日本發那科。由於這些企業早就看準了中國機器人市場之龐大,早在上世紀的90年代這四個企業就在國內站穩了腳跟,直至現在這四家企業佔據的機器人市場份額高達70%以上,這就是國內機器人和國外機器人的差距。

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的缺失。現在國內尚未有一家企業在核心部件上能夠達到相應的生產水準,其中有三大核心零部件對於國外企業的依賴性最為嚴重,即減速機、伺服系統和控制器。

所以,在未來的10年20年裡,這三個零部件領域的發展將成為國家的核心所在,將零部件國產化也是必要趨勢。

“機器換人”勢在必行,2018年將有232萬臺工業機器人?

四、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在2017年827122億元的GDP裡,有30%來源於工業,而從銷量上看,汽車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及電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這些領域的銷量是工業裡面最多的,其中這些領域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又佔國內總機器人銷量的50%,然而可想而知,這些重要領域的工業機器人仍舊是被國外企業掌控著,如果還要繼續在這方面與國際企業競速,其用的時間可能要花上20~30年,當然在這段時間裡並不代表別人就不會發展。

而在高鐵、新能源汽車、陶瓷、物流等領域國內做的還是處於世界一流,所以,國家必定會抓住這些機會,依靠國內品牌的機器人實行彎道超車,像第三點那樣,打破國內機器人市場被四大家族統治的境遇。

所以,機器換人其實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其替代的工作大都是一些繁瑣、重複、沒有創造性和價值性的勞重工作,我們無需擔心機器人要取代自己,反而要思考自己究竟能夠帶來什麼價值,讓我們的人生稍有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