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泡沫和互聯網

大家好,我是柴神,現在已經進入所謂的互聯網後期了,有些朋友可能多多少少聽過或經歷過互聯網泡沫,那麼原來有泡沫現在為什麼沒有人說這個呢?現在的互聯網到底有沒有泡沫?我們直接進入主題,看看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泡沫。

泡沫是怎麼理解的?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在倒手(轉手)的過程中即使砸手裡也不害怕,這就是沒泡沫或者泡沫少,反之就是有泡沫。有沒有泡沫參與的人比誰都清楚,只是希望自己不是最後的背鍋俠而已。

當時在東京上語言學校,聽過孫正義的應該段子,他說互聯網泡沫最鼎盛的時候他當過一瞬間的世界首富,當時走在銀座的街道,感覺世界首富也就那麼回事兒,這話說的忒能裝了。

說起泡沫就不能不提納斯達克(71年/95年24年時間互聯網泡沫之前才從100點漲到800多點),很多初創互聯網企業都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互聯網泡沫在95年開始01年結束,在此期間納斯達克指數在95年7月突破1000點,到00年3月突破5000點大關,然後又用不到一年時間跌去了77%納斯達克指數跌倒了1170點左右。

當時這些互聯網企業飄到什麼程度?01年美國超級碗(相當於我們的春晚)每30秒200萬美金居然吸引了17家互聯網企業贊助,現在是價格是每30秒500/600萬美元。看似漲了不少但是拿我們的春晚對比一下就知道漲的多厲害了。2005年春晚倒計時680萬人民幣,11年10秒倒計時5720萬,2018年淘寶和春晚合作的金額是3億人民幣,13年時間漲了44倍,這麼一對比就知道當時互聯網泡沫的這些公司有多囂張了。

能想象本來想看個成人動作愛情片兒一通搜索猛如虎好不容易找到的網站有了幾個資源,一看居然是母豬的產後護理嗎?基本上就是這麼個意思吧,但凡掛個com的那就瘋長,很多年股價相當穩定的企業,改個和互聯網相關的名字股價都暴漲。

舉個例子,1995年8月的網景(Netscape Communications Inc.)公司為例開盤價28美金,開盤僅一分鐘股價暴漲到75美金,當日收盤價58美金,創始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持有20%股份當天身家就暴增5億美金。在網景公司之後,一大批的網絡公司湧現出來,其中不乏知名的公司,如Yahoo、Amazon .com、Webvan、eBay、Google等。網景的IPO紀錄被不斷打破,像Akamai Technologies、 Red Hat Software和VA Linux等公司,它們的股票在上市第一天漲了5倍或者6倍。思科股價從1.8美金短短几年時間暴漲到77.3美金,40多倍,市值峰值居然達到了6000億美金。現在(20年4月)的市值1688億美金。

那麼我們現在看看互聯網泡沫碎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沒人說是有泡沫呢?或者說的人極少呢?鑑於當時沒有移動互聯網我們看看電腦銷售情況。

1995年7200萬臺(部分公用)。1997年年底,全球的電腦數量為3.6億臺,其中個人電腦佔95%。1998年,新裝電腦將達到6000萬臺,其中約一半是更新換代產品,其中我國300萬臺以上。1998年,在美國出售的電腦為3000萬臺,其中約5%是在網上銷售的,到2000年年底,全球投入使用的電腦數量達到5.79億臺。2000年,在美國銷售的4000萬臺電腦中約有10%將通過因特網銷售。根據當時《因特網工業年鑑》預測,截止到2000年,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排名前16位的國家的電腦數量約佔全球總量的71%。其中,美國擁有1.64億臺,約佔全球總量的28%。日本將擁有4990萬臺,佔全球總量的8.62%。居第八位的中國屆時將擁有電腦1590萬臺,佔全球總量的2.75%。根據美國福里斯特研究公司的預測,全球個人電腦工業的收人將在1999年達到高峰,但從2000年開始跌落。這種滑落勢頭將持續到2002年。順便說一句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2018年全球手機的出貨量約18.2億部,其中智能手機的銷量約13.7億部。調研公司IHS Markit數據顯示,當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佔智能連接消費類設備60%以上的份額,而2008年的該比例僅為17%左右。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保有量為40億部,預計2020年將達到60億部。

當時乃至00年以後的一段時間內美國的互聯網確實比我們強,我們當時的電腦擁有量是人家是9分之一,我記得很清楚,我爹公司有個電腦操作員,當時他只會開機關機打字和打印而已就算是會電腦了,我特麼簡簡單單的玩個掃雷遊戲能玩一天,當時電腦培訓就是打字呀,學的是五筆呀,朋友們,坑了一大批銀吶。人家將近一半國民都武器在手了,我們還在輪流學習擦槍呢,問題是學會擦槍了我還覺得挺高興。

扯遠了,就是想說這個時期的電腦數量為後期的互聯網紮紮實實的建設的作用太關鍵了,互聯網是什麼?我的理解互聯網就是第二世界,而電腦就是進入這個世界的入口後期就是手機和電腦了。而第二世界的基礎設施就是現實的第一世界提供的。互聯網泡沫破碎的原因有很多那換個角度看看。是不是有從工作沒有轉成到娛樂的功能呢?誰願意天天看見電腦就和工作聯想起來呢?我們用電腦(手機)扯淡打遊戲的時間多還是工作的時間多呢?如果你是工作的時間多,那麼請收下我的膝蓋。還有當時會做個網站把別人的東西掛到你的網站就算是高科技公司了,這也忒坑了,一個商店裡換個展位你就添臉跟我說是高科技公司,你有臉說我沒臉聽啊。搜索H片兒出來的是母豬的產後護理也算多多少少有個結果了,但是你搜索個啤酒出來的結果居然只有一種而且還要你驅車500公里你的心態能不崩嗎?我去樓下的便利店買不香嗎?品質不多嗎?如果搜索某寶某東是這樣的結果你還用互聯網嗎?不把電腦直接砸了或賣二手那絕對是心慈手軟或者只是單純的心疼錢。美國一半的興沖沖買了電腦的老百姓一看我今天買的股票居然是這麼個玩意兒是什麼樣的心情?能忍住不去一大批com的創始人家門口尿尿畫圈兒都算是大學畢業有涵養了,還不跑等天空下毛毛嗎?

1g打電話,2g發信息,3g看圖片,4g看電影。

當時互聯網泡麵破碎原因有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來解說這個原因,有從社會學角度解釋的,有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的,也有從政治學角度考慮的,我們老百姓不扯那麼高大上的,也搞不了那麼深廣的,我們就從自己的角度看看,在互聯網泡沫破碎的前後,某著名媒體做了一個實驗,說:如果只有電腦的情況下你能不能在家生活一個月,當時能夠做到這點的幾乎沒有。現在已經不需要證明了,因為疫情全國十幾億人口也能老老實實在家待了一個月,這就說明我們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最基本的基礎設施了。

那我們可能會納悶兒,現在互聯網企業為什麼那麼值錢,毛也沒有為什麼動輒幾億幾百億甚至萬億的市值到底值錢在哪裡呢?互聯網估值的要素之一就是日活和月活。說白了就是這個點只有夠多,用的人活躍那麼這個企業就越值錢。我們做個有意思的實驗就能說明他們為什麼值錢了。

大家請閉上你那有神又水潤的大眼睛想想看你會刪除那些個APP。

我們分為一下一類應用,二類應用和三類應用四類應用基本上就是興趣類應用對於某些人有用對於一些人可能就沒用。

從三類開始:網易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抖音,快手,新聞類,出行類應用等等。

二類應用:京東,天貓,拼多多,美團,餓了麼,支付寶,百度等等。

那麼我們做個刪除遊戲,如果我們的手機只允許安裝5個APP的話我們會安裝那幾個?

先從三類應用開始,網易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抖音,快手,新聞類,出行類應用等等,然後對比你手機裡的一些可有可無的應用,只可以留5個應用的情況下選擇刪除那些呢?興趣的應用可能會留一個然後從三類應用裡面挑選四個吧?然後湊了5個應用對嗎?

那好,我們再次對比一下,這五個應用和二類應用做個對比的話大家會刪除那些三類應用呢?可能是興趣1個,音樂或支付1個,視頻類或新聞類應用各1個,二類應用裡留一個餓了麼或者美團和一個購物APP吧?

那麼終極對比,現在的APP如果再和一類的國民應用淘寶和微信對比一下,那麼我們會刪除那個呢?淘寶和微信肯定會有的,支付寶肯定會非常糾結,糾結的我們先不考慮,把支付寶直接併入淘寶裡,我們再選擇的話,就是微信,淘寶,興趣類(這裡面現在就包括音樂應用和視頻類應用了)美團和餓了麼在淘寶和微信裡我們都可以找到考慮不安裝也可以,剩下的兩個就因人而異了,我們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淘寶和微信我們必須要有的對嗎?這可能就是他們值錢的原因吧,大家在刪除的過程中不知道有沒有考慮過萬一沒有手機怎麼辦呢?

這可能就是互聯網泡沫破碎的原因吧。那看看被刪除的這些應用市值,是不是也基本上按照這個排序的呢?一不小心參與個萬億美金的大買賣。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第二世界的入口了,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些巨頭們的盤中餐,我們在愉快使用手機的時候我們也在為這些巨頭們提供著豐富的數據,而這個數據就是他們再次蓄力向第三世界進軍最依賴的奠基石。巨頭們可以少了你,可以少了我,但是不能少了大家。隨著互聯網公司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新巨頭的誕生也會越來越難,根據AppsFlyer(應用程序)的數據:2019-2022 年全球應用營銷市場預測,報告中對全球移動應用的安裝推廣支出做了趨勢預測,預計全球應用安裝廣告支出將從 2019 年的 578 億美元持續增長至 2022 年的 1180 億美元,並且報告中也統計了目前全球在移動市場發展比較迅速的區域的移動營銷表現。2019-2022 年全球應用營銷市場預測報告中指出,亞太地區,印度市場每安裝成本約2人民幣左右;印度尼西亞每安裝在5人民幣左右;而日本由於用戶生命週期價值較高,每安裝成本相對較高,在25人民幣。北美地區,因為市場競爭激勵,且用戶質量高,導致了應用的安裝成本也相對高昂,每安裝成本近 21人民幣左右。西歐各國的應用安裝推廣廣告定價在每安裝14人民幣左右。另外,有兩個移動應用發展較快的國家,俄羅斯和巴西,它們的應用安裝廣告成本卻相對較低,分別為5人民幣左右,這些都是裝機成本不算各種優惠等等一些福利,如果算上這些的話費用會更高

在成長飛快的互聯網中我們都是待宰羔羊,每個人又都在為自己代言,那麼我們可以在互聯網後期怎麼樣抓住這最後的機會能支稜起來呢?沒有人可以給到答案,也沒有所謂的人生導師,我們不妨參考參考為什麼最後我們每個人留下的APP裡面都有一個興趣類APP呢?這,不管是線上線下可能就是我們的突破口吧。請一健三連,如果這期的效果好的話下期會做一期關於AI和我們個人飯碗的關係,AI時代我們將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