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風口”與“泡沫”後 人工智能從單點突圍走向聯盟時代

经历“风口”与“泡沫”后 人工智能从单点突围走向联盟时代

多位嘉賓激辯人工智能增長點 圖片來源: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在AI這片投資和創業熱土上,既有研究行業十幾年的行業“老兵”,也有近幾年才湧現的創業公司,在12月5~6日舉辦的“創業邦100未來領袖峰會暨2018創業邦年會”上,關於人工智能的激辯也掀起陣陣熱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創業者和投資人眼中,最近兩年,人工智能走過此前的“泡沫期”進入“沉澱期”,其應用也將逐漸從單點突破走向產業聯盟時代。

人工智能C端市場被詬病為“該吹的牛已經吹出去了”,未來5年難有較大突破與創新。而在北京雲知聲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偉看來,人工智能的未來十年將是To B的黃金時代,人工智能企業應專注於高質量的落地產品。

AI企業齊拼產業化落地

早在AI浪潮被掀起之前,創騰科技總經理曹凌霄就開始在製造、化工、石油材料行業提供信息化的平臺,並且開始研究AI技術。在曹凌霄看來,製造行業當下的變革也亟需為產品注入AI創新元素。

雖然人工智能被劃分在新經濟的範疇,但該領域的創業者依然認為“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誘惑”是推動行業進步的硬核。思必馳CMO龍夢竹提到,自己和合作夥伴在2007年在英國建立起AI平臺,但那時候國內外瞭解AI的人不多,招人留人特別難。直到2014年、2015年以後,行業人才開始湧動,競爭對手的不斷更新、商業化應用落地的加速,會讓老創業者面臨很大的誘惑,需要堅守技術還是重新做C端產品是一直思考的問題。

“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不管我們見投資人、見客戶,都需要給投資人、客戶講人工智能是什麼,能幹什麼,創始團隊用人工智能做過什麼。到今天再見投資人或者客戶,大家在意的更多是落地帶來了什麼樣的價值。”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田楓表示。

作為一個在AI領域實踐5年的老兵,速感科技創始人兼CEO陳震對於行業的變化感受頗深:“今年幾乎所有AI公司都在拼產業化的落地,都希望能夠在自己的細分領域裡獲得更多的用戶基礎,獲得更多的產業化及市場化的成果。”

C端市場“該吹的牛已經吹出去”

同時,眾多應用的落定也推動了人工智能的變革,對於這一階段的論調也早已不再停留在“強人工智能”或者“弱人工智能”,AI的平臺化和聯盟化正成為從業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龍夢竹提到,現階段的AI再好還是單點智能時代,未來5年不同技術的結合可以做更高端的整體智能,AI也將走向聯盟時代。

事實上,從業者的上述感受和AI本身的特點密切相關。龍夢竹提到,如果單單討論人工智能,不加前置場景,所有結論是沒有意義的,未來的競合關係很難說,因而要不斷拓寬AI邊界。

“過去2~3年裡,C端消費人群對人工智能的暢想把該吹的牛已經吹出去了,C端未來5年人工智能不會有特別大的突破和創新,更多是產業聯網。”在陳震看來,平臺化和聯盟化的AI也源於行業變革,下個5年將會看到AI應用和技術將過去產業中落後的、工業中落後的、行業中落後的設備連接在雲端。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