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國在全球市場獨樹一幟

人工智能,中國在全球市場獨樹一幟

這幾年,中國人工智能複合增長率超過26%,2016年的市場規模超過230億元,而事實上,隨著存儲、計算、虛擬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交叉融合,隨著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滲透,人工智能對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的影響遠遠難以用百億的數字來衡量。這些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從學術、產業、應用、生態等方面取得了令全球矚目的成就,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的版圖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一隻力量。

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

這幾年,中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來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使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環境持續優化。

2016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制定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報告。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發展進行了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提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發展目標,並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智能經濟、智能社會、軍民融合、智能化基礎設施、重大科技項目等方面做出了系統部署,發展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

事實上,不僅僅是上面提及的相關政策,這些年政府還出臺了等一系列推動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政策,比如《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5)》、《寬帶中國》、《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大力扶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工智能與這些技術交相融合,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與此同時,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消費升級、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舉措,讓人工智能快速滲透到各個需求領域,技術與應用相互反哺,讓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在全球市場,獨樹一幟。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683.9億元,預計2018年將逼近27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而中國的人工智能複合增長率超過26%,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佔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量近25%,佔亞洲總數的68.67 %。僅北京與上海的人工智能企業數之和,即與其它亞洲國家的人工智能企業數之和相當。

AI芯片有望彎道超車

這幾年,中國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成就上同樣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AI芯片是一個代表例子。

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石,中國一直希望在芯片領域擺脫跟隨和受制於人的狀態,這個中國夢有望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獲得了實現。目前全球的IT巨頭包括英特爾、英偉達等都在加緊人工智能芯片的佈局,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可以說與全球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某些方面實現了領先。

2015年由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牽頭,浙江大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學者合作研製出了國內首款基於硅材料(CMOS)的支持脈衝神經網絡(SNN)的類腦芯片——“達爾文”芯片。2017年5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建的全國首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合肥成立,這個實驗室的目標是將通過研究腦認知與神經計算、類腦多模態感知與信息處理,實現類腦神經芯片與系統、類腦計算系統和量子人工智能的三大突破,最終形成類腦智能產業。此外,還有深鑑科技和地平線機器人兩家初創公司。他們分別在FPGA芯片和專用芯片領域深度整合算法和硬件設計來對深度學習和其它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加速。

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成績最突出、也是最被關注的是中科院寒武紀科技公司。寒武紀深度學習處理器的能效比主流CPU、GPU有兩個數量級的提升,目前“AlphaGo”需要數萬瓦功耗、巨大體積的雲服務器來進行智能處理。而寒武紀的目標是要讓1瓦以內功耗的攝像頭、手機,甚至手錶都能和“AlphaGo”一樣“聰明”。目前寒武紀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據透露寒武紀的優勢集中在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方面。比如,攝像頭、手機或個人電腦、高性能服務器嵌入寒武紀IP核或芯片後,將極大提高處理速度。最近寒武紀公司剛剛獲得了1億美元的A輪融資,作為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其發展備受全球關注。

華為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的手機廠商,而在今年6、7月華為手機連續兩個月出貨量第一,華為與寒武紀的聯手,進一步加速了中國人工智能芯片產業化和市場化,中國的芯片產業的彎道超車有望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率先實現。

龐大人才群體 學術成就凸顯

這幾年,中國與華人學者在人工智能學術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Elsevier的SCOPUS數據庫中的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5年,中國學者在AI領域出版的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一,創下了超過41000個出版物的記錄(美國第二,約為25500篇;日本第三,約為11700篇)。2016年以來的論文發表數量仍繼續上升,並且華人學者在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比率也越來越高。中國研究人員發起的人工智能專利申請,近年來上漲了2倍。目前,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超過15700項,位列全球第二。

2016年美國白宮報告《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中介紹,從 2013 年到 2015 年,SCI 收錄的論文裡,提到“深度學習”的文章增長了約六倍,同時強調,“按文章數計算,美國已不再是世界第一了。”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最為活躍的地方,並且對人工智能貢獻最大的群體來自華人。

2016年人工智能國際雜誌《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發起,甄選了對AI從思想、理論、技術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AI名人堂》,在入選的60人當中就有七位中國人,如果加上美籍華人一共有九位華人。

除了頂級人工智能科學家,中國龐大的人工智能人才群體為中國AI發展提供了非常強勁的人才支撐。來自領英的AI人才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一季度,全球擁有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超過190萬,其中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總數超過85萬,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總數超過5萬人。在AI領先的國家中,華人AI人才佔新加坡AI人才的29.4%,華人AI人才佔加拿大AI人才的10.2%,華人AI人才佔美國AI人才的7.9%。

AI應用蓬勃興起

有專家說,目前中國是全球最令人羨慕的AI市場,因為這裡有著全球最龐大的數據量,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的網民人數還是網民在的網時間全球都排名第一,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從互聯網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互聯網與各個領域融合,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經濟轉型升級,讓中國的AI創新創業生機勃勃。無論是在大眾消費領域還是在行業領域,中國正在湧現出非常多令全球矚目的超級AI應用。

在大眾消費領域,從電子商務到移動支付到共享經濟,中國創造了非常多的領先全球的AI應用。

在移動支付方面,目前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為77%,全球位居第一,有14%的消費者根本不帶現金,40%的中國消費者出門攜帶現金低於100元人民幣。在電子商務方面,從綜合的電商平臺到垂直的電商領域,線上線下結合解決人們的各種消費需求,正在成為新的消費方式。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2年的7.89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年底的22.97萬億元,淘寶、京東製造了“雙11”、“6.18”購物節,中國的電商平臺創造出眾多“消費奇蹟”。中國的。在共享經濟領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是39450億元,增長率是76.4%。共享經濟從共享網約車、共享單車到共享餐飲、共享房屋、共享金融等快速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而這些大量應用的背後都是大量的AI扮演著關鍵作用,從刷臉支付到算法優化,可以說沒有AI的支撐就很難實現和提供這些越來越優的服務。

在產業、行業領域,中國有大量的AI應用湧現。從教育、醫療、健康、養老、交通到製造業、物流等等領域大量的應用取得顯著效果。

AI正呈現出勃勃生機,為中國的經濟轉型注入強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