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去年的一部《荡寇风云》算是掀起了一股新的大明军武热,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片尾的戚家军抱着虎蹲炮朝倭寇开火的场景,就是这样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当然了,电影归电影,如果士兵真如片中这样端着虎蹲炮开火,怕是要被震得五脏俱碎了。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质疑,说这么小的一个火炮,能有多大威力。那就着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大明中后期的三大火炮之一——虎蹲炮的故事。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虎蹲炮——一种可多用的轻型火炮,由戚继光发明。炮有三种制式:一种长约2尺(0.67米),重36斤,。一种长4尺(1.34米),重49斤,还有一种长约3尺(1米多点儿),质量不祥。所用的炮弹是30两(3斤)的大铅子和5钱(25克)重的小铅子。由一个炮身、炮身固定环、炮尾固定钉、炮身固定環钉构成,因为其炮架犹如虎爪,且放置之时形似猛虎伏地,故得名虎蹲炮。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最初戚继光将军发明虎蹲炮的原因是因为东南丘陵地势复杂,大型火炮如佛朗机等不容易安置和运输,小型火炮碗口铳威力又不强,而此时明军尚未流行鸟铳,原来的火门枪射程又不及倭寇的种子岛,因此明军急需一种轻巧又有高输出的强力火器,于是在这种环境下,戚将军结合多种火器特点,发明了可越野作战、单人背负的虎蹲炮,并且还为虎蹲炮编制了相应的阵型,由两排火枪手在前,镋钯手居后,三个虎蹲炮再后,最后是两排弓箭手,长枪兵和刀牌手在左右护阵。凭借着阵型上的优势,戚家军赢得了诸如台州大捷、牛田大捷等一系列史诗般的胜利,而虎蹲炮在戚家军中更是功不可没。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当然了,虎蹲炮也不是只能打打南方满山跑的倭寇,在对付北方骑马的游牧民族时,一样简单有效。自打戚继光被调到蓟北做总兵,蒙古人的好日子基本上就是到头了。戚将军带到北方的不只是戚家军,还有各式的新型火器,其中就有虎蹲炮,根据《中国火器史》的描述,那种型号最大的虎蹲炮应该是对付蒙古骑兵的,在敌人离偏厢车较近之后,明军会用虎蹲炮发射霰弹,击退敌人。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除了平原对付骑兵,虎蹲炮还可以用于水战和攻城战,根据李朝人的记载,在明军攻打李朝都城的时候,守城日军被明军的佛朗机和虎蹲炮轰的不敢抬头。后来的露梁海战中,明军以连弩炮、佛朗机、虎蹲炮猛轰日本的战舰,使日本战船根本没有靠近明军战舰施展白刃战的机会,明军利用虎蹲炮轰开了日本安宅船上的铁甲,再利用佛朗机击溃船体,使得日本水军葬身大海,而这次海战也被后世称为是东亚地区第一场近代意义的海战(以火炮击沉战舰而非通过白刃战结束战斗)。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当时间进入17世纪,虎蹲炮依旧在明军中很畅销,在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中,马林所带领的北路明军便是用虎蹲炮和战车配合围成方阵(如果不是他冒敌轻进,或许北路军还可以斩获大量的后金首级)。在后来的浑河血战,最后一代戚家军利用虎蹲炮和鸳鸯阵硬是消灭了后金4000多人,打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在后来的辽东战役中,虎蹲炮逐渐以辅助火力的身份出现在关宁军中,在辽东的地位与佛朗机难分伯仲。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虎蹲炮与三眼铳

清军入关之后,虎蹲炮在平三藩和征讨葛尔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发展,来自中亚的6磅步兵炮的威力远胜于虎蹲炮和佛朗机,于是在雍正皇帝的军事改革之后,俄式的6磅步兵火炮取代了虎蹲炮的地位,自此虎蹲炮退出了中国的军事舞台,而它的威名却与它的发明者一道被国人谨记于心。

代号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