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业教育,难道是一个伪命题!

创业教育,来自美国的一个舶来词汇。最近在教育里,特别是高等教育里的热门词汇。你打开权威网站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都是要求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为什么是伪命题呢?以下几点值得一起探讨。

大学创业教育,难道是一个伪命题!

谁来管?

各高校要么成立单独的创业中心,要么是教务处牵头负责,但是绕来绕去还是由教务处来组织这件事情。然而,高校中教务处已经忙于各类教学任务和检查评估,基本上负责大学生创业的人也是身兼数职,精力自然十分有限。

怎么评估?

基本上在发达国家专门有一个机构来进行对大学创业教育的评估,欧盟有,美国有,芬兰有……然而我们没有,怎么才算做的好?标准是什么?只是参加一下比赛,或者弄出几件创业办公室来?

谁来教?

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很多授课教师都是在校老师,这批老师尚无创业经验,何德何能来教授创业课程。及时有部分高校有校外创业导师,但是这部分导师大多忙于自己的事物,往往也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和学生进行有限的交流吧了。

课程设置

大多数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中占有学分,不多,但是也总能存在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具体内容是什么,那真是千差万别,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是公选课。授课内容要不就是一本教材,或是讲义。毫无规律可寻!大学生创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值得深思。


孵化难

创新创业园见过吧?常见的量大类,政府举办或高校举办,这类专门为了脸面存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参观。第二类企业举办,有收钱相当于做二房东的,有不收钱的,不管哪类做成功的都少。最大问题还是钱,创业项目想要快速发展,最缺的就是钱。这钱谁来投,不好所,各类路演比赛多了去了。投资人和基金都想投独角兽,独角兽那么少,何况伯乐也不多。不要提免房租、给予免费咨询、政策倾斜。真金白银拿出来,这才是实在的。

大学生真的适合开展创业教育吗?

见得多了,有时候都会怀疑了。创业创的是一个产业,说小点也得是个企业。能独立运作项目和企业的大学生不多。能把生意做好了就不错了,做生意人和做商人毕竟还是有区别。东哥出道时候那也不是直接上来干企业的,BAT的大佬也不是一上来就要奔着改变世界去的,如果只是说把学校里面的发明专利弄成产品,这个目前好像和在校大学生牵扯也不大。

大学创业教育,难道是一个伪命题!

所以说,以上几点不掰扯清楚,鼓动大学生都去创业了,哪谁来上班?都成商人去想着赚钱了,那谁来买单?当然,每个高校都会有几个现象级的学生成功做好了生意,注意,这个地方没有说成功创业,因为创业那是一件非常漫长和痛苦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