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涨18个月,房贷利率终于让人感到“肉疼了”!

最近,融360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房贷利率报告。结果显示,2018年6月,全国房贷利率已连涨18个月。其中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已达5.64%,是基准利率的1.151倍,同比上涨了15.34%。而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已达6.01%,已是基准利率的1.227倍。

连涨18个月,房贷利率终于让人感到“肉疼了”!

网上有算过,贷款100万,首套房,30年要多掏16万元的利息。

别看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只有5.64%,仅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15%左右,但是你在热门城市买房,这个比例要么拿不到贷款,要么你得“拿出点诚意才行”。

银行不赚钱啊,上浮15%现在已经算低的了,所以他给的额度也不算多,就那么点慢慢来。很多人等房贷都快等疯了,还有的人因此陷入了连环单的纠纷,损失了不少定金。

当然,你要想快点拿到房贷,利率要么上浮一点,要么“拿出点诚意”,比如在我们银行花几十万买个理财产品等等。

而在更多的城市,查房子查房贷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了,比如武汉,在本地没房子,但在外地有房子有房贷,房贷利率直接上浮30%,利润要被吞噬一大块。

房贷利率这点糟心事儿,只有房价能解决。

放在两三个月前,30年才多出16万元的利息,还真不算啥。你看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公布的一组数据就知道了:

连涨18个月,房贷利率终于让人感到“肉疼了”!

西安拔得头筹,5月份房价同比上涨了88.98%,当然西安也遭遇重挫,因为摇号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率先推出了一个在线预约系统——“商品住房意向登记平台”。你要想在西安买房,先得在这个平台过一遍筛子。所以,如果你早些时候在西安成都这种城市抢到了一两套二手房,谁还在乎房贷利率那点事儿呢?一年的涨幅就远超这点钱了。

不过,当风口已过,预期降温,那就是两回事了,卖房子的人会考虑,还有多少人能买得起我的房子,买房子的人会想,房价都停涨了,房贷利率还在涨,现在买还划算吗?炒房客也会想,我套现的周期是不是又变长了,账面上那点收益会被杠杆侵蚀掉更多。

现在买房的没有真正的刚需。

只要一切不符合预定程序,恐慌就来了。

过去十多年的预定程序是这样的:

开发商判断要上涨,竭尽所能借钱,然后吃进土地,越多越好,慢开发,缓开盘,等待行情的抬升。这个行情既包括土地价格也包括房价。

至于购房者,当然是闻风而动,哪里有规划,哪里有洼地,就扎向哪里,组团购房。然后不断的更新换代或者裂变成更多的房子。

连涨18个月,房贷利率终于让人感到“肉疼了”!

​但现在的确有点不一样了。

业主要求退房了。比如北京通州的K2十里春风,老业主4万入手,现在价格低至2.6万。但即便如此,房子还是不好卖,接下来这个项目恐怕还得继续降价。

高周转是房企致胜的法宝,但2018年以来,“高周转”已经被空前重视。

在稍早前,碧桂园恒大等房企内部文件显示,它们对“高周转”的要求已经到了极致。一块地到手,不到半年就必须回款。此外,房企也不那么敢继续捂盘了,碧桂园是典型代表,它在杭州的捂了半年,仍然是原价放出来了。

捂盘牺牲了财务成本,却看不到政策松绑的可能,不少房企开始选择少拿地,多卖房。价格更务实,加快回款,一个项目少赚点,但10个项目就能把利润堆上来。

假设他们预测房价继续上涨,继续捂盘才是最好的选择,但高周转到极致,显示了房企的对未来楼市的忧虑。如果房价一直保持不涨不跌的状态,高速度就成了追求规模和利润唯一的出路。

很显然,在外部压力以及棚改变数的影响,加快回款稳住现金流,降低债务压力已经是当务之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未来3年左右,大量债务将要到期。而转型最早的万科也有点茫然“方向是明确的,路径是不清晰的”。这段时间以来,内房股表现不佳也就可以理解了。

连涨18个月,房贷利率终于让人感到“肉疼了”!

从需求端来看,安居客最新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新房和二手房的供应量成交量均双双下滑,全国互联网找房热度也在下降,观望情绪渐浓。

2018年,楼市走到现在,真正让行业感到不安的依然是潜在需求的不足。

棚改熄火让房企担心需求跟不上,房企不捂盘,房价涨不动,房贷利率却在不断上涨,大家房而不敢买了。

二手房也是如此。以北京和上海为例,6月份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跌22.6%,短暂的反弹行情即告结束,而在上海,现在卖二手房普遍要让价,十几万至几十万不等。

准备了一大桌菜,结果大家都不敢动筷子,那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