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提及恭王府,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和珅。其實恭王府歷代曾經幾易其主。第一位就是和珅;其後是和珅之子,也就是乾隆的么女婿豐紳殷德;後來,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親王奕訢成了這座宅弟的主人。“恭王府”也因此而得名,從此以後,“恭王府”便一直被延續至今。王府的最後一個主人是奕訢的次子載瀅。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個住宅,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恭王府佔地六萬平,分為花園和府邸兩部分。都知道恭王府是一座風水寶地,王府之中的建築更是處處講究。今天嗨遊君就帶你走進傳奇的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1.府邸

恭王府正門,為7開間,是等級相當高的一座王府。最高等級的建築才能用9開間的大門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銀鑾殿

清代王府上的正殿俗稱銀鑾殿,是王府舉行重大儀式和慶典的場所。銀鑾殿設屏風、寶座,王爺在此召見屬員。恭王府的銀鑾殿在20世紀初毀於大火,僅存大殿基址。現在的銀鑾殿是基址復建的。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後罩樓

後罩樓也叫延樓,是和珅藏寶的地方,所以也叫藏寶樓。是和珅大行貪汙之道的歷史見證。樓內共有46間屋,每間屋的窗子形狀各不相同。和珅每次收斂到的“寶貝”是什麼形狀,他就按這個“寶貝”的形狀叫木匠做成一扇窗子,然後將“寶貝”藏於相應形狀的屋子裡,以便記憶。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正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背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嘉慶年間清政府抄沒他的家產時,除無法估價大量的珠寶、古玩、字畫外,黃金白銀就有2000多萬兩之巨,相當於清政府十年的國庫。

錫晉齋

錫晉齋為乾隆朝大學士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所建,用楠木裝修出精美的兩層仙樓。這種逾制的裝修成為嘉慶皇帝給和珅定的死罪之一。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2.後花園

西洋門

西洋門是花園正門,位於花園中軸線上。形制仿圓明園中大水法園門,因具有西洋建築風格,稱為“洋門”。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獨樂峰

一進西洋門就能看到這塊高5米的太湖石。峰頂刻有“獨樂峰”三字,但仰頭觀望只能看到“樂峰”二字而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說起這塊石頭,也是來歷不小。話說和珅一生娶了26個老婆,但是一直沒有兒子。在生了十幾個女兒後,一次和珅和乾隆去江南,在太湖邊發現了這塊奇石,形如女人抱著孩子,和珅認為是觀音送子,就把它運回來放在自己家中。不巧第二年果然得了一個兒子。乾隆聽說也很高興,給孩子賜名豐紳殷德。後來還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十格格嫁給了他。和珅就和乾隆成了親家,有了這段姻緣,嘉慶殺和珅的時候也未敢滿門抄斬,只是賜死和珅一人,和珅的子孫也得以從此難中倖免。

蝠池

這水池名為“蝠池”,做成蝙蝠的形狀,寓意“萬福”。恭王府的“福”文化,不止在康熙手書“福”上,即使是山水石林的佈置也同樣滲透著“福”的寓意。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邀月臺

後花園中的假山,是園中的最高點。上面是邀月臺,上下山的路都是沒有臺階的斜廊,寓意“升官發財路”。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在怪石中下山必經一石洞,稱作“秘雲洞”,洞中藏有“福”字碑,堪稱天下第一“福。是清代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延年益壽而題,並刻成石碑藏於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福字碑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排隊瞻仰福字的遊客

來這裡的遊客很多,他們依次排隊走到“福”字碑前,從上到下撫摸了這個“福”字,希望它給自己帶來好運和福氣。就連很多明星名人到此,也不忘到福字碑前,摸福字沾喜氣。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參觀一次恭王府,才真正瞭解了和珅其人。

和珅,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是將門之後。但因其父為官清廉而又早逝,其家境極為貧寒。和珅幼年喪母,繼母乖戾。稍長後,父親又去世,為求學、為生計,少年的和珅如同乞丐。在與命運作不屈服的搏鬥抗爭中,他的人性也發生了畸形的變態。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說起真正的和珅大家腦海你浮現的絕對是王剛飾演的那個和珅形象。而去過恭王府,看過和珅畫像的人都知道,他確是一個美男子,玉樹臨風,面白如玉,更為奇特的是和珅額頭上有枚紅記。說起這枚紅記,傳聞這麼一個故事:

話說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與雍正的愛妃馬佳氏關係甚好。在他二人情濃意蜜之時,被皇后鈕祜祿氏發現,一道懿旨,要將馬佳氏在月華門下勒死。寶親王聽到消息,趕到月華門,馬佳氏只剩下奄奄一息。寶親王心如刀絞,淚如泉湧:“是我害了你,我今生不能救你,但願你來生能和我相聚。”說罷,咬破指頭,把那鮮血往馬佳氏額頭上一點道:“你閉眼安息吧,若有來生,我就只認這塊紅記。”

巧的是,馬佳氏死的那年,正是和珅出生的一年。和珅26歲遇到60多歲的乾隆,所以,乾隆對他更是寵幸有加。乾隆知道,自己在世可保和珅,一旦自己歸西,和珅的命必然不保,且按照大清律法,定當滅其九族。於是,將自己的么女嫁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滅九族不可能把皇帝的女兒都殺了吧。所以後來嘉慶皇帝只是“加恩賜令自盡”,給了和珅一個女人式的死法。

當然這只是傳說。

大多去恭王府的遊人對和珅是有極大興趣的,也是對神秘的東西心嚮往之。其實對於園林景觀,各處都大同小異,但是恭王府的每一個建築在和珅建造時都蘊含著獨特的含義,令人震撼。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人們對和珅的興趣在於他身上集中了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官本位制度中所有為官的元素:自幼清貧、發奮苦讀、幸識君王、連升三級、侍君如父、位極人臣、左右逢源、精明幹練、陰險狡詐、貪得無厭等等……。這座王府不僅見證著和珅他個人從興盛到衰敗,也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到衰亡。

這就是恭王府,它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如果你來北京,恭王府一定是嗨遊君極力推薦您去遊覽的地方之一。

友情提示:過節客流量大,建議錯過節假日。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