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京城恭王府(1)

五月的北京,天氣已然很熱,但走在綠茵蔽日、垂柳飄飄的前海西街,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了很多。順著這條街走到盡頭,就是北京現存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恭王府。王府由南面的府邸和北面的花園兩大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米,佔地約61120平米,其中府邸面積32260平米,花園面積28860平米。

漫步京城恭王府(1)

這座豪宅曾是乾隆年間的權臣、寵臣、大學士和珅的宅第。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嘉慶帝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接著又「賜令」他自盡。和珅獲罪賜死後,宅第的東部留有部分以供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與和紳之子、額駙豐紳殷德居住外,大部分都被嘉慶皇帝賜予其弟,也就是後來晉封的慶親王永璘居住,直到和孝公主死後,整個府邸才都成為慶王府。咸豐二年(公元1851年),永璘的後裔奕劻按照爵位世降一等的律例,只承襲了輔國將軍的爵位,沒有資格再在親王府中居住,遂遷出該府,咸豐皇帝將該府賜予了他的六弟恭親王奕訢,從此這處府邸被世人稱之為「恭王府」。奕訢死後,其孫溥偉承襲爵位。由於恭王府的府主們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七個帝王統治的時期,所以,被侯仁之先生譽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中華民國成立後,為籌集復辟活動的經費,溥偉於1921年將府邸及花園抵押給天主教會。1937年3月輔仁大學將其購置作為校舍。

漫步京城恭王府(1)

解放後,這裡一度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和文化部藝術研究院佔用。20世紀60年代以來,恭王府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或親臨視察,或題詞、作指示。周總理去世前的三個遺願之一就是早日全面開放恭王府,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曾多次指示,並親自協調搬遷工作,加緊進行府邸騰退工作。2005年開始,在歷時三十一個月、投資兩億元修繕後,北京恭王府府邸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日起正式迎接公眾參觀。

漫步京城恭王府(1)

王府整體佈局分為東中西三路,是由多進四合院所組成。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建築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20多個景區各不相同。現在的出入口設置於臨街處,是一棟仿古的新建築。

漫步京城恭王府(1)

穿過這個門,是七開間的檢票處,和售票處的出入口一樣,這個門也不是原來王府的大門。

漫步京城恭王府(1)

過了檢票處,迎面是王府中軸線上真正的大門,稱為一宮門,大門面闊三間起脊,與《大清會典》所載「親王府制正門五間」的規定相比,規制稍低。整個中路建築改灰瓦為綠琉璃瓦,體現了親王的等級。

漫步京城恭王府(1)

門前有兩尊巨大的石獅子蹲在雕花的石座上,虎視眈眈地守衛著王府的府邸,因此,這個院子又稱獅子院。

漫步京城恭王府(1)

一宮門上鑲嵌著六十三個金色門釘。據《大清會典》記載:皇宮「門設金釘,縱橫各九」,因為九是陽數之極。對親王府使用門釘數量也有明確規定:「門釘縱九橫七」;再配上椒圖,「推門而入時如臨宮門」。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恭親王住在府中的時期,王府的總出入口是一宮門東側的東阿斯門,所以,實際上,王府的正門並不臨街。

漫步京城恭王府(1)

過了一宮門就是二宮門,五開間起脊,也是綠琉璃瓦蓋頂。

漫步京城恭王府(1)

過了二宮門,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銀安殿就在眼前。這裡用以舉辦重大慶典,如過年、過生日等。由於三路格局在和珅時期就已形成,中路院寬難以佈置親王府應有的七間正殿,恭王府只好沿用舊基的五間。1921年元宵節時,因燒香失火,銀安殿連同東、西配殿在內全部被焚燬,修復前這裡還是一片廢墟。

漫步京城恭王府(1)

人們只有從《大清會典·事例》的記載中還能想象得出一點當時的情景:「正殿中設座,高八尺,廣十有一尺,修九尺。基座高尺有五寸,朱須彩繪五色雲龍。座後屏三開。上繪金雲龍均五爪,雕刻龍首有禁。」

漫步京城恭王府(1)

如今新建的銀安殿採用歇山頂、五彩斗拱,綠色琉璃瓦襯托著屋脊上的吻獸;配殿用灰筒瓦,三彩斗拱;耳房為雙卷勾連搭,一斗三升斗拱。由於銀安殿相關史料缺乏,現在人們看到的大殿是多位專家根據遺留地基,加上歷史資料而確定方案建造的。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正殿再往北,則是名為嘉樂堂的後殿和東、西配殿。據說,後殿之所以取名為「嘉樂堂」,是因為和珅曾留有《嘉樂堂詩集》一部的緣由,說明當時已有此堂。現存匾額無署款、鈐記。傳說是乾隆皇帝賜予和珅之物。

漫步京城恭王府(1)

嘉樂堂在恭親王府時代改神殿,是舉行薩滿教祭祀儀式的場所。滿族的傳統宗教為薩滿教,清宮和王府都建有舉行薩滿傳神儀式的神殿。紫禁城內的神殿為坤寧宮,嘉樂堂神殿仿效坤寧宮,為祭神、祭祖的地方。嘉樂堂的東配殿為神器庫,西配殿為銀庫。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東配殿廊下至今仍存有石碑一塊、碑高0.96米、寬0.84米、厚0.20米,上刻清道光皇帝御筆畫兩幅。上幅題「東籬逸趣」,鈐「道光御筆」璽一方,下署「道光戊子御筆」,鈐「道」、「光」連珠印;下幅題「清芬曉露叢」,鈐「養正書畫」印一方,下署「御筆」,鈐「道光」印一方。碑下方署「和碩恭親王子臣奕訢尊藏墨寶、和碩醇親王子臣奕譞摹勒上石」。

漫步京城恭王府(1)

府邸最北面橫有一幢長達160多米麵闊五十餘間的兩層後罩樓,嚴重超越了王府應有規格。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樓呈凹字形,據說內有104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是王府最大的建築。東邊懸「瞻霽樓」、西邊懸「寶約樓」匾額。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樓前簷出廊,後簷牆上每間上下各開一窗,下層窗長方形,上層為40多個絕無重樣、形式各異的會錦窗。

漫步京城恭王府(1)

窗戶的形狀有稜形、扇形、桃形、石榴形、方形、六角形等,磚雕蝙蝠、魚、磬花紋,取福慶有餘之意,雕琢精細。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整座樓氣勢宏偉,不同於一般王府,相傳這裡曾是和珅的藏寶樓,當年每扇窗戶都對應了不同寶物,和珅只要一看窗戶,就能明白那裡藏了什麼。這次修繕中,工作人員第一次發現了一道「夾縫牆」,其外部以多寶槅等遮掩。該處被證實為和珅當年藏寶用的。據史料記載,當年和珅被抄家時,官兵從其家中的夾縫牆裡共抄出黃金3.2萬兩,在其地窖裡抄出白銀200萬兩。不過,和珅藏寶的地窖尚未找到。嘉慶皇帝共抄得和珅家產摺合白銀約9億兩,相當於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故而留下了那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話。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注:文中圖片3來自網絡,其他照片均為作者四庫全書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