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京城恭王府(1)

五月的北京,天气已然很热,但走在绿茵蔽日、垂柳飘飘的前海西街,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了很多。顺着这条街走到尽头,就是北京现存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恭王府。王府由南面的府邸和北面的花园两大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米,占地约61120平米,其中府邸面积32260平米,花园面积28860平米。

漫步京城恭王府(1)

这座豪宅曾是乾隆年间的权臣、宠臣、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嘉庆帝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接着又「赐令」他自尽。和珅获罪赐死后,宅第的东部留有部分以供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绅之子、额驸丰绅殷德居住外,大部分都被嘉庆皇帝赐予其弟,也就是后来晋封的庆亲王永璘居住,直到和孝公主死后,整个府邸才都成为庆王府。咸丰二年(公元1851年),永璘的后裔奕劻按照爵位世降一等的律例,只承袭了辅国将军的爵位,没有资格再在亲王府中居住,遂迁出该府,咸丰皇帝将该府赐予了他的六弟恭亲王奕訢,从此这处府邸被世人称之为「恭王府」。奕訢死后,其孙溥伟承袭爵位。由于恭王府的府主们历经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个帝王统治的时期,所以,被侯仁之先生誉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中华民国成立后,为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溥伟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抵押给天主教会。1937年3月辅仁大学将其购置作为校舍。

漫步京城恭王府(1)

解放后,这里一度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占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恭王府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或亲临视察,或题词、作指示。周总理去世前的三个遗愿之一就是早日全面开放恭王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曾多次指示,并亲自协调搬迁工作,加紧进行府邸腾退工作。2005年开始,在历时三十一个月、投资两亿元修缮后,北京恭王府府邸于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日起正式迎接公众参观。

漫步京城恭王府(1)

王府整体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是由多进四合院所组成。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现在的出入口设置于临街处,是一栋仿古的新建筑。

漫步京城恭王府(1)

穿过这个门,是七开间的检票处,和售票处的出入口一样,这个门也不是原来王府的大门。

漫步京城恭王府(1)

过了检票处,迎面是王府中轴线上真正的大门,称为一宫门,大门面阔三间起脊,与《大清会典》所载「亲王府制正门五间」的规定相比,规制稍低。整个中路建筑改灰瓦为绿琉璃瓦,体现了亲王的等级。

漫步京城恭王府(1)

门前有两尊巨大的石狮子蹲在雕花的石座上,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王府的府邸,因此,这个院子又称狮子院。

漫步京城恭王府(1)

一宫门上镶嵌着六十三个金色门钉。据《大清会典》记载:皇宫「门设金钉,纵横各九」,因为九是阳数之极。对亲王府使用门钉数量也有明确规定:「门钉纵九横七」;再配上椒图,「推门而入时如临宫门」。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恭亲王住在府中的时期,王府的总出入口是一宫门东侧的东阿斯门,所以,实际上,王府的正门并不临街。

漫步京城恭王府(1)

过了一宫门就是二宫门,五开间起脊,也是绿琉璃瓦盖顶。

漫步京城恭王府(1)

过了二宫门,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银安殿就在眼前。这里用以举办重大庆典,如过年、过生日等。由于三路格局在和珅时期就已形成,中路院宽难以布置亲王府应有的七间正殿,恭王府只好沿用旧基的五间。1921年元宵节时,因烧香失火,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全部被焚毁,修复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

漫步京城恭王府(1)

人们只有从《大清会典·事例》的记载中还能想象得出一点当时的情景:「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座高尺有五寸,朱须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雕刻龙首有禁。」

漫步京城恭王府(1)

如今新建的银安殿采用歇山顶、五彩斗拱,绿色琉璃瓦衬托着屋脊上的吻兽;配殿用灰筒瓦,三彩斗拱;耳房为双卷勾连搭,一斗三升斗拱。由于银安殿相关史料缺乏,现在人们看到的大殿是多位专家根据遗留地基,加上历史资料而确定方案建造的。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正殿再往北,则是名为嘉乐堂的后殿和东、西配殿。据说,后殿之所以取名为「嘉乐堂」,是因为和珅曾留有《嘉乐堂诗集》一部的缘由,说明当时已有此堂。现存匾额无署款、钤记。传说是乾隆皇帝赐予和珅之物。

漫步京城恭王府(1)

嘉乐堂在恭亲王府时代改神殿,是举行萨满教祭祀仪式的场所。满族的传统宗教为萨满教,清宫和王府都建有举行萨满传神仪式的神殿。紫禁城内的神殿为坤宁宫,嘉乐堂神殿仿效坤宁宫,为祭神、祭祖的地方。嘉乐堂的东配殿为神器库,西配殿为银库。

漫步京城恭王府(1)

东配殿廊下至今仍存有石碑一块、碑高0.96米、宽0.84米、厚0.20米,上刻清道光皇帝御笔画两幅。上幅题「东篱逸趣」,钤「道光御笔」玺一方,下署「道光戊子御笔」,钤「道」、「光」连珠印;下幅题「清芬晓露丛」,钤「养正书画」印一方,下署「御笔」,钤「道光」印一方。碑下方署「和硕恭亲王子臣奕訢尊藏墨宝、和硕醇亲王子臣奕譞摹勒上石」。

漫步京城恭王府(1)

府邸最北面横有一幢长达160多米面阔五十余间的两层后罩楼,严重超越了王府应有规格。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楼呈凹字形,据说内有104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是王府最大的建筑。东边悬「瞻霁楼」、西边悬「宝约楼」匾额。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上下各开一窗,下层窗长方形,上层为40多个绝无重样、形式各异的会锦窗。

漫步京城恭王府(1)

窗户的形状有棱形、扇形、桃形、石榴形、方形、六角形等,砖雕蝙蝠、鱼、磬花纹,取福庆有余之意,雕琢精细。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整座楼气势宏伟,不同于一般王府,相传这里曾是和珅的藏宝楼,当年每扇窗户都对应了不同宝物,和珅只要一看窗户,就能明白那里藏了什么。这次修缮中,工作人员第一次发现了一道「夹缝墙」,其外部以多宝槅等遮掩。该处被证实为和珅当年藏宝用的。据史料记载,当年和珅被抄家时,官兵从其家中的夹缝墙里共抄出黄金3.2万两,在其地窖里抄出白银200万两。不过,和珅藏宝的地窖尚未找到。嘉庆皇帝共抄得和珅家产折合白银约9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故而留下了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话。

漫步京城恭王府(1)


注:文中图片3来自网络,其他照片均为作者四库全书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