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为啥愿把钱投向重庆

民间资本为啥愿把钱投向重庆

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较全国高3.9个百分点——至此,我市已经连续10个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名列全国前茅。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重庆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即日起,本报推出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专栏,和读者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实施近3年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怎样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全市“一盘棋”,资源和要素如何通过重新调配实现效率最大化,下一步,重庆又该如何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上半年,全国民间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而在重庆,这一数值不降反升——去年,我市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量的49.9%,比2014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创重庆直辖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这一占比已经跃升至51.1%,上升1.2个百分点。

资本的世界,无利不早起,民间资本对重庆报以旺盛的投资热情,相中的是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无处不在的新商机。事实上,各功能区域基于新的定位,均对各自的产业重心有所调整,在产业选择上有取有舍,把重点产业盘大做强,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带来经济增量,而这个取舍的过程,便蕴含着一个个规模可观、“钱”景可期的机会。

“煤老板”转型 “爱上”机器人

重庆的机器人产业方阵中,最近出现了一支民企劲旅。今年2月投产以来,这家名叫重庆南商机器人公司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其产品已经在重庆本地机器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成功开拓广东、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来头不小:注册资本5000万元,在南川区拥有2万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按照上市公司标准组建,计划2018年完成新三板挂牌上市,此后再伺机转向主板。

有意思的是,这家看起来很“洋气”的公司,投资人不是海归,不是从东部沿海转移而来,也不是下海创业的重庆高校或科研院所专家,而是“一群煤老板”。

公开资料显示,南商机器人科技公司为重庆南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后者是南川当地最大的民企,也是我市最大的民企抱团组织之一。南商投资集团由33家企业和自然人出资注册,囊括南川境内民营经济中的多数行业和重点民营企业,首期注册资本金2.39亿元。

消息人士透露,这33位南川民企老板中,不少人都是靠煤矿起家,目前累计身价过百亿元。他们计划用5年时间,把公司发展成为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2020年成为产值上百亿元的上市公司,机器人,是其项目之一。

问题是,“煤老板”是如何爱攀上“高大上”的机器人的呢?

市工商联经济部部长余泽贵介绍,近几年,随着煤炭市场行情不断下探,南川越来越多从事煤炭相关行业的民企试图转型。但到底向哪个方向转?如何转?民企老板们感到很困惑。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在我市的实施,为这些民企转型点亮了一盏明灯:南川被列入城市发展新区,在全市一盘棋中扮演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主战场的角色,是先进制造业聚集地。瞄准商机,民企老板们应时而动。2015年6月,南川“煤老板”发起成立了南商投资,合力抱团进军类似机器人这样的先进制造业。

紧紧跟随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在城市发展新区先进制造业中掘金的,还有华非云科技公司。

在大足区邮亭镇东部城郊的工业园里,这家由微企成长起来的公司,已经建成总面积逾3万平方米的厂房群。在2018年末前,该公司将有700台轻轨车辆下线,从邮亭制作厂房里出发,乘坐平板大挂车,从重庆果园港下水,经上海进入太平洋,直抵印尼。

重庆轨道交通产业链上的众企业,将以此为契机抱团出海,仅万隆轻轨工程,涉及的投资总额折合人民币就高达300亿元,加上已经签订意向性协议的雅加达、巴厘岛等地市场,投资总额将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

三个摩帮大佬 两个投资银行业

和城市发展新区民企投身于先进制造业不同,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一群民营企业家,把转型发展的目标,锁定在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了作为服务业最高端业态之一的银行业。

5月18日,市金融办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批复同意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富民银行,类别为民营银行。重庆富民银行也因此成为民营银行常态化设立后,全国第一家获批的民营银行。

资料显示,富民银行由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根据瀚华金控此前发布的公告,重庆富民银行注册资本总额为30亿元人民币,瀚华金控拟以不超过9亿元人民币认购重庆富民银行30%的股份。完成出资后,该公司将成为重庆富民银行第一大股东。

瀚华金控的控股方,是重庆隆鑫。当年,这家民营企业集团和宗申、力帆一道,被誉为重庆摩帮“老三家”。在摩托车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这些企业均有超过20年的资历,而它们的主要生产经营场所,均横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

三个摩帮大佬中,有两个参与筹建富民银行,此事件被业界解读为“大都市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典型案例”。

保护生态环境 掘金民生能源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承载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这种新的定位,正在给民企创造新的财富机会。最典型的掘金者,当属民生能源。

2013年9月,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实施当月,民生能源投建的横跨3个区县、约190公里长的输气管道项目开工。今年5月18日,该项目竣工投产。

这条管道,有效地改善了沿线地区的能源结构,通过大规模使用优质廉价的天然气,来减少排放,降低企业燃料成本。民生能源也因此一改此前槽车运输液化气的落后方式,效益水平大幅提升。

产业定位调整 民企“钱”景可期

“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都可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市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孝维说,各区县在功能区域中获得新的定位后,各自产业重心会有所调整,在产业选择上会有取有舍,把重点产业盘大做强,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带来经济增量。而这个取舍的过程,便蕴含着一个个规模可观、“钱”景可期的机会。

通过对既有企业的转型方向和新增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研究,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注意到,近3年来,在都市功能核心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持有重资产,而是以轻资产为主,重点投向了社区服务、社区养老、社区医疗、财务外包、翻译、中介服务等;在都市功能拓展区,随着主城186家批发和专业市场迁往这一区域,更多的民企开始关注现代物流,尤其是沙坪坝西部物流园、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南岸迎龙物流园。

在城市发展新区,和南商集团机器人项目和华非云轨道交通项目一样,更多企业关注一些新兴行业,如机器人项目、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一些产城融合的地产项目也备受青睐;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更多的企业把资本投向了特色资源加工、轻纺食品、中草药、商贸物流,以及一些民俗文化和旅游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