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等着我》帮哈密维吾尔族一家找到53年前的汉族恩人

央视《等着我》帮哈密维吾尔族一家找到53年前的汉族恩人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央视《等着我》帮哈密维吾尔族一家找到53年前的汉族恩人

7月8日晚,哈密市伊州区惠利园小区,艾外都·阿不都老人一家三代和亲友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当看到他与恩人王香莲在录制现场相见的情景时,艾外都泪如泉涌。

同一时间,哈密市供销社会议室内,该单位的干部职工也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到艾外都与他苦寻了53年的恩人王香莲相拥而泣时,大家都为之动容。

这是一个跨越半世纪的寻亲故事,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民汉情谊。哈密维吾尔族老人艾外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在古稀之年,与日思夜盼了53年的恩人王香莲重逢。这次重逢,了却了他的平生夙愿,也续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佳话。

53年前的一面之缘

1965年1月,时年21岁的艾外都带父亲去哈密市求医。“当时,我父亲的身上、手上长满了肉瘤,病情十分严重,本地医生看过后说他得的是多发性肉瘤,建议去乌鲁木齐的大医院看看。可是,家里没有钱看病,我打算先回去想办法凑钱,再带父亲去乌鲁木齐看病。”艾外都回忆道,当时父亲躺在两节列车的连接处,来来往往的乘客都会看他一眼,有的返回来给他送水,有的上前询问他的病情,王香莲就是其中一位。

让艾外都记忆深刻的是,王香莲伸手摸了摸老人裸露在外的肉瘤,又向艾外都简单询问了情况后,用肯定的语气说:“你父亲的病能治好,你们尽快去乌鲁木齐吧。我在乌鲁木齐等你们。”“当时除了家里人,没人敢碰我父亲的皮肤,可王香莲竟一点儿也不嫌弃,她的话对我和我父亲来说更是如同雪中送炭,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希望。”时隔53年,提起往事,艾外都还是激动不已。

从哈密市区到艾外都家所在的柳树泉农场有70公里,以当时的列车时速,要1个小时才能到。就在这短短的1个小时里,艾外都和他的父亲与王香莲聊了很多。他们知道了王香莲在西安某军校学医,王香莲也知道了他们一家面临的困境,她向艾外都要了他家的通讯地址。临别时,王香莲与艾外都以“姐弟”相称。

雪中送炭的恩情

匆匆一面,艾外都父子回到柳树泉农场。几日后,他们收到了王香莲的来信,信中说:“我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听好了,你们来乌鲁木齐看病吧。”艾外都回信说:“我们还在筹集医疗费。”

一个月后,艾外都带着筹集到的医疗费,准备动身带父亲去乌鲁木齐就医,又收到王香莲寄来的第二封信,信中夹着10元钱,这让艾外都一家十分感动。遗憾的是,王香莲的来信中,说她已经结束探亲假期,离开新疆回到西安,并留下了她实习医院的通讯地址。

在乌鲁木齐住院的4个半月间,王香莲一直与艾外都父子保持着书信往来。“我们一共收到王香莲寄来的7封信,每封信中都夹着10元、20元钱,一共有140元,这笔钱帮我们一家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艾外都说,后来他才知道,王香莲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0元钱。

入院期间,王香莲向艾外都要了他父亲病患部位的照片。4个半月后,艾外都的父亲康复出院,父子俩回到了哈密。谁知4年后,艾外都父亲旧疾复发,这一次,父子俩决定去西安看病,因为他们可以在那里见到恩人王香莲,并当面向她道谢。

再一次令艾外都感到意外的是,当他和父亲一走进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皮肤科时,立即有医护人员上前热情招呼:“阿不都大叔,你来了!”“我后来才知道,王香莲在医院实习期间,曾拿着我父亲的照片让医护人员看,还专门就我父亲的病会诊过,所以他们都认识我父亲。”艾外都说。

艾外都和父亲刚安顿下来,就急着要见王香莲,他们带着特意为她赶制的民族刺绣服装和家乡特产。不巧的是,王香莲已不在那个科室实习了。艾外都赶到她所在的学校打听,才知道她已毕业,分配到了东北的一家医院工作。

1969年底,艾外都的父亲痊愈出院。由于种种原因,双方中断了联系。

寻找恩人成了一家人的心愿

时间如白驹过隙。1981年,艾外都的父亲在临终时将儿子叫到床前:“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再见王香莲一面。她是我的恩人,可惜我来不及报答了。我走了以后你要替我找到她、报答她。”

一定要找到恩人王香莲!这是父亲的遗言,也是艾外都的夙愿。然而人海茫茫,在那个通讯设施落后的年代,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呢?

当时,艾外都的妻子身体不好,5个孩子还小,全家人都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他无法放下工作和家里家外的事,只好把寻找王香莲的事埋在心底。

多年后,艾外都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了,他也办理了退休手续,做好了去内地寻找恩人的准备,不料妻子突患脑出血瘫痪在床。整整10年,他悉心照顾直至妻子去世。

2012年,料理完妻子的后事,艾外都再次给他的5个儿女讲起恩人王香莲的故事。“我快70岁了,有生之年,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我姐姐王香莲。”艾外都对儿女们说。

“爸,王香莲阿姨是爷爷和您的恩人,就是我们一家的恩人。让我们帮您找吧!”艾外都的女儿海丽切木·艾外都说。从那以后,海丽切木不断地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寻找恩人,尽管很多好心网友给她发来“王香莲的照片”,但经艾外都辨认,都一一否定。

见恩人 老人终圆梦

2015年,海丽切木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等着我》栏目组填报了申请表,希望栏目组能帮助她们一家寻找恩人王香莲。此后,她又代表父亲向天山网等媒体求助,然而王香莲依旧杳无音信。

直到今年4月初,海丽切木突然接到《等着我》栏目组打来的电话。“电话里,栏目组工作人员问我找到王香莲没有,还想不想找了?我赶紧回答,我们一直在找,还没有找到。工作人员就邀请我们4月20日去参加栏目录制,可并没有告诉我王香莲阿姨找到了没有。”海丽切木说。

“无论恩人姐姐找没找到,我一定要去!”艾外都听完女儿复述栏目组的话,兴奋得一夜没睡。他数着日子,为恩人王香莲准备了礼物。

4月19日,艾外都随女儿一起赶赴北京,参加了《等着你》栏目的录制。“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栏目组帮我们找到了恩人。主持人还问我们,如果找不到王香莲,该怎么办。我说,如果父亲在他有生之年找不到王香莲阿姨,我会接着找她和她的家人,如果我也找不到,我的女儿也会接着找。”海丽切木说。

“当录制现场的大门打开那一刹那,我一眼就认出了53年来日思夜想的恩人姐姐王香莲。”艾外都说。

荧幕中,当满头银发的王香莲与同样年迈的艾外都相见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一个劲地向艾外都说:“对不起。想不到我做的一点小事,就让你们一家人记在心里,还找了我那么久。” “姐姐,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我和父亲这些年从来没有忘记过您,我代表我们全家谢谢您!”与姐姐相拥,艾外都已泣不成声。温馨场面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艾外都为王香莲准备了精致的维吾尔族特色花帽、丝巾和一幅刺绣好的石榴画,王香莲也为艾外都送上了自己亲手绘制的国画作品。

荧幕外,观看节目的艾外都一家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民汉两家再续前缘

走出节目录制现场,王香莲一家还邀请艾外都和他的女儿在北京游玩了3天。“姐姐一家热情地带着我们在北京吃饭、游玩,我们玩得很开心。”艾外都说,王香莲在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帮助,这次他本想借机向姐姐报恩,可不管走到哪,王香莲一家硬是拦着,不让他掏钱。

临别前,艾外都的心里五味杂陈,又是幸福,又是难舍,还有愧疚。海丽切木看出了爸爸的心思,她真诚地邀请王香莲阿姨一家人来哈密做客。见王香莲点头应允,艾外都喜出望外。双方约定8月中旬在哈密再见。

与此同时,收看了节目的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市供销贸易公司经理王新民说:“很多年前,我就听说了我单位退休职工艾外都寻找恩人王香莲的事情,我们单位也曾动员各方力量帮他寻找,无奈当时通讯不畅,寻找没有结果。今天,我看到艾外都通过央视《等着我》栏目找到了他的恩人,真替他感到高兴,也为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民汉情谊而深深感动。”

市供销社党委委员朱建明说:“艾外都53年苦寻恩人的故事,令我们十分感动,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市供销社党委书记阿不列孜·阿不都热依木说:“我们供销社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艾外都和王香莲的民族团结故事,学习王香莲的‘雷锋精神’,并教育年轻人懂得感恩。”

“我们一家现在就开始做准备,等姐姐和家人来哈密。我打算带他们看看哈密天山南北的风光,给他们讲讲哈密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艾外都憧憬着即将见面的场景。

(文/图 马志娟 戴王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