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诸城烤鸡背

一群骚客做烧烤,鱼肉滋滋阵阵焦。

味美烹蒸才子醉,酒浓熏染佳人娇。

含情笑语嫌时短,隔岸烟村怨水遥。

识得群英兴尽意,长歌风物动渔樵。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夏天,烧烤肯定是一大特色。天色渐暗时,你就看见一群群的大老爷们开始上座,烤串大哥们屌屌的把一张菜单往桌子上一放,撸串儿正式开始。很多地方烤肉和烧烤都叫烤串,在“撸串儿”这个词风靡全国之前,这项活动叫做“吃烧烤”。在诸城,这个要简单的多,诸城烧烤,烧的是猪头肉,烤的是鸡架子。

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诸城烤鸡背

鲁东南有一句话:要想吃好饭,诸安二县。此话说明诸城、安丘一带对吃是很有讲究的。鸡架子在诸城被称为鸡背,是剔除了肉的鸡的骨头架子。很容易让人想起曹孟德面对鸡肋发出的感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及那恃才放旷的杨修还为此丢了性命。如此想来,诸城人民要是早些让曹操吃上烤鸡背,也许“鸡肋”就不是那么不堪的一个词,杨修也许就不至于英年早逝。

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诸城烤鸡背

诸城的烤鸡背,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烤鸡背之妙,妙在其底味,也妙在其烤香。这底味呢,有些来自阅历天下美味的那锅老汤,有些来自店方秘制的腌料。有老汤锅的是煮而进其味,用腌料泡的是蒸而入其味;煮过的鸡背味道淳厚,蒸过的鸡背味道清雅,各花入各眼,食客尽可选择。煮过蒸过,这鸡背就熟了,底味也就出来了,吃起来味道已相当不错,但还是若有所失……这时,就等着极具特色的“烤”来锦上添花了。诸城烧烤之“烤”,可谓特色中的特色。用旺火将红糖熔化,其升华出来的烟火气息燎绕于熟鸡背之上,一段时间之后,那些食品的精华便沾染在鸡背上——原本白白腻腻的鸡背魔术般地变成了棕黄色,泛着诱人的光泽,发着清美的芳香,趁热来吃。

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诸城烤鸡背

鸡架子的妙处还在于吃法。坊间传有吃鸡架子的“四项原则”:“放下架子,才能端起架子”“一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宜粗则粗,宜细则细”“可以戴手套,不戴手套抓起来吃更有滋味”。虽然,饭店里都会备有一次性手套,供人享用鸡架子的时候使用,以防把油水沾到手上。但是在诸城,人们吃烤鸡背大都直接上手,呈贪婪状,不仅吃相不怎么顾及,吃着盘里的,还惦记着锅里的,贪多占全的意识很强烈。看看吧,从高档酒店的食客到普通小馆子的酒客,从放假学生的野餐,到工地上砌砖民工的晚饭,常见人们手里扯一截香喷喷的鸡架子,滋滋啦啦地撕咬,津津有味的。

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诸城烤鸡背

听说诸城人出远门,选礼品时首选鸡架子。或是外地人知道有朋友要从诸城过去,也会主动提出,带点烤鸡架子来吧。可见鸡架子已经成了诸城地方的名片,想起诸城,人们就联想起原本平常不过的鸡架子。当地这些年又顺势搞起了烧烤节,猛鼓重锤造势,让鸡架子威震三山名扬四海,不出名都不行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东坡先生游历诸城(古称密州)发出如斯感慨的时候,下酒菜怕就是这骨肉相连的鸡架子吧,因为这豁达、豪放、自然的词风,像极了那些直接下手、拽着鸡架子狂啃的生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