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直达本心

明心见性,直达本心

先谈及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典故:禅宗中慧能从岭南入黄梅拜求五祖弘忍大师,只为求佛.五祖爱才而故意放之以免嫉。一日,五祖召见诸弟子,让弟子各自做偈一首体认佛法,明白佛法大意者传授衣钵,为六祖。师兄神秀做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五祖认为神秀未能照见本性,未曾觉悟。

慧能不识字,听神秀偈,请人代写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高下之分,立马可见。五祖传其衣钵给慧能,为六祖。佛法可归纳为明心见性。

神秀和慧能的偈正像是一个事物的表面和本性,我们容易看到的是现象,也容易被所见的迷惑,往往不能体察到相,也就是心性。没事时仔细品味神秀和慧能的偈才会不断发现二者的区别何在,这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

我们一直在谈论教育应该教育学生什么?知识的传授理所应当,能力的掌握必不可少。在掌握知识与能力之中,会产生诸多的念头,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在这些之中,我们还应该有所核心。

用道家的观点来看就是要直达本心,沟通本心,追求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何直达本心?不要再无聊去讨论谁对谁错,谁不遵守道德常伦,谁又是大儒大圣。这些道理框框都是都是人定的,说到底还是外人强加的理论。每个人做任何事情,是不是自己心里最想做的,是不是按照本心来处理问题,是不是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制约。要让自己的念头通达,依本心去做任何事情,好好的把握现在面对的每一件事情,处理好它,让它变成恒定而不后悔的过去。

这种明心见性,直达本心,在当今社会中难以追寻。所以我认为理想的状态不可求,也得先现实妥协的方法是:俗世之外,坚守本心。我认为我们无法避免各种名与利,一些必要的追求与荣耀,一些难以背离的痛苦与艰辛。在之余,要体察反思,修身修心。要让从事的工作事业并不能够阻碍人对本心的追求。一个拥有更高的心性感悟的人,在工作更能跳脱名利的漩涡。

教育中我们注重传授的是外在的东西,一直缺少的是让学生关注内心。这并不是说传授知识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修心。这种直达本心得教育并不是为了学生的今天做准备,为的是以后。我们今天不断的批判功利和利己成了一种互相争抢的荣誉,这也正是不重视修心得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心中构建一种形而上的权威,心中有着最高的追求才会有所顾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