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临终前向崇祯交待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天启皇帝临终前向崇祯交待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熹宗病危时,单独召见了朱由检。朱由检和熹宗从小一起长大,自然有着一种同胞手足之情,但当时魏忠贤专权,气焰嚣张之极,朝廷内外人人危如累卵,身为信王的朱由检也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威胁,不得不表现出淡于权势的姿态,长称病不朝

天启皇帝临终前向崇祯交待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古人说话是很讲究话语艺术的,直抒胸臆的很少,往往需要九曲十八弯之后才能窥测到他的真实含义。在这里,我就觉得,天启皇帝未必就不知道魏忠贤并不忠贤,甚至还有弄权擅政的嫌疑。不然为什么在魏忠贤设法陷害皇后和信王的时候坚决不予理睬呢?“主上凡事憒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的恐怕是有待商榷的,毕竟倘若一个人真心昏庸的不行,又怎么能这么执着的保持着一隙之明?这只能说名天启并不昏聩,只是想他的祖父和太祖父一样,由于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愿意过度关注朝政罢了。

天启皇帝临终前向崇祯交待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当然,我们也承认在天启皇帝的眼里,魏忠贤是一个办事得力,兢兢业业,而且从来都不会惹他不高兴,让他烦恼的好人,一个得力之人。但是当时代已经进入到17世纪的时候,一个庞大的帝国,就指望一个文盲太监来挽救了吗?

崇祯更不明白,从万历十五年后,大明王朝废除了张居正所有的变法,已经走向了衰亡之路。很明显,崇祯并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哥哥允许一个太监在朝堂上胡作非为。崇祯更不知道在仁义道德的背后是:利益;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成了士大夫地主阶级所把控,以东林党为首的地主士大夫阶级是反对征税的——他们反对征收工商税,虽然仅仅2%,因为他们就是官商;东林党在明末已经不是大明1566时期了那个弱势群体了。

天启皇帝临终前向崇祯交待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