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間的生態問題

——TNC河南丹江項目團隊赴三峽庫區考察“消落帶”治理問題

伴隨潮起潮落,河岸兩側總有一部分區域會經歷水量供給的“兩極”,或大水漫灌或久旱無甘霖,這類區域稱為“消落帶”,其生態治理問題被視為世界級的生態治理難題。因為,在消落帶,耐旱的植物會在蓄水期被淹死,而耐水的植物則會在枯水期面臨生死考驗,可見,消落帶是生態十分脆弱的敏感地帶。

“潮起潮落”間的生態問題

河南丹江溼地消落帶分佈 圖片來源:© TNC

6月1日至6月4日,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河南丹江項目團隊與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的張志永老師來到了重慶的三峽消落帶庫區進行了實地考察。這是因為在TNC丹江項目所在地,丹江水庫面臨的消落帶問題也非常嚴峻。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後,丹江庫區蓄水位將從原來的157米提高到170米,庫區消落帶面積增加,生態系統更加脆弱。而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丹江水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最後一道屏障,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水質的過濾器和淨化器,保護區內的庫區消落帶能否成功實施生態重建,對丹江庫區及沿渠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均會產生深遠影響。

“潮起潮落”間的生態問題

中國TNC河南丹江項目團隊與消落帶修復專家張志永 博士 攝影:© TNC

中國TNC河南丹江項目團隊與張志永老師考察了位於重慶的忠縣石寶鎮、開州白夾溪、漢豐湖等消落帶治理示範區域,就消落帶帶來的生態問題、治理及修復技術及資源利用方式進行了探討。此次考察,對未來TNC丹江項目進行消落帶生態治理非常具有借鑑意義。由於三峽庫區採用“蓄清排渾”的運行方式,水庫四周形成了一個落差 0—30m,面積達 348.93 km2 的反季節消落帶,這是當前國內面積最大的水庫消落帶,其中重慶段的消落帶就佔三峽庫區消落帶總面積的87.78%。由於消落帶的生態十分脆弱,自20世紀90年代三峽大壩建立起,大量的學者集中在三峽庫區,進行了消落帶恢復試驗工程,積累了豐富的消落帶研究及生態修復經驗。

“潮起潮落”間的生態問題

位於白夾溪的基塘工程 攝影:© TNC

目前,消落帶治理的主要難題是反覆週期性的裸露和浸泡以及水位漲落沖刷和淤積,會使消落帶的地形、土壤和水分狀況持續不斷地發生一系列變化,同時,人們頻繁的活動也會使消落帶的脆弱程度加劇。針對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現階段開展的研究及恢復工程主要以植被重建恢復、創新土地利用模式為主,篩選出了中山杉、竹柳等耐旱耐淹植物,實施了基塘工程、林澤工程及生境再造等工程,均有不同成效。

“潮起潮落”間的生態問題

開州的植被重建修復示範區域 攝影:© TNC

項目簡介

1月31日,河南省林業廳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簽署了首期為期三年的合作框架協議(2018-2020),致力於以南水北調取水口的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國際合作示範點,採用“政府監督、公益參與”的方式,進行生態保護/修復與重建、面源汙染防控與治理、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示範,在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共管合作示範區,通過實地示範、經驗總結和推廣,提升丹江溼地保護管理成效,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安全,助力社區生態脫貧。

“潮起潮落”間的生態問題

圖片來源: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如果你愛自然、愛科學、愛分享,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