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美日撤資問題,大家有何觀點和說法?

陽光只為每一天


該現象和歐美疫情嚴重有直接關係。

新冠肆虐全球,不僅摧殘著生命,連帶經濟也遭受重大打擊。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美日等國急需調回海外企業,給自己注入新的活力,作為投資主要國,中國成了它們入手的重要目標,美日甚至許諾,補貼這些企業在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在中國的外資公司分兩種,一種是立足於本土銷售,另一種是作為生產基地,產品出口返銷。前者即便是母國給補貼也不願意搬遷的,畢竟市場面對中國,搬回去等於給自己增加了貿易壁壘;後者則需要斟酌對比一下,搬回去是否能享受到中國給予的優惠政策,以及勞動力上的優勢。



資本的核心精神就是逐利,讓資本家們為了幫助本國經濟放棄原有的利益,無異於讓狼吐出嘴裡的肉。要不要冒這個經營風險,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

因此中國外資公司在號召之下,必會產生分化,部分響應搬離,另一些則會牴觸,甚至會出手搶佔那些搬離企業造成的市場空白。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許多公司企業已經開始了遷移。比如沿海地區地租上漲,用工成本提高,優惠政策弱化,這些都是由沿海向內地甚至是搬遷到東南亞、印度的重要因素。不過在此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花絮。那些搬到國外的企業,突然發現中國的投資環境才是最好的。



東南亞、印度的人工成本雖然低些,但是他們招聘工人的素質、效率都和中國沒法比,更糟糕的是,工人們動輒罷工抗議,到了此時,企業家們才會懷念在中國的美好時光。



因此不必擔心撤資帶來的負面效應,既然能做著那麼大生意,這些人遠比普通人看的更深想的更遠,他們會認真考慮搬離所帶來的後果。


史海尋蹤


這一點我認為短期內不用太擔心。美日的企業在中國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就是在中國有市場的企業。還有一類就是僅僅在中國製造產品,後銷往其他國家的企業。第1類企業本來就需要我們中國的市場,所以說它是不可能撤走的,比如說日本的汽車,美國的微軟。第2類企業有撤走的可能,但短時間內是實現不了的,主要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1:缺少製造業人才

現在歐美日的發達國家除了日德之外,其他國家都已經去製造化了。現在讓他們發展製造業,他根本沒有充足的人才,比如說蘋果手機真的讓美國製造,美國是不是有這個製造能力還很難說。

第二:沒有勞動力

在歐美髮達國家,像我們中國人這麼勤勞並願意幹製造業的人是越來越少,中國公司福耀玻璃在美國開了一家工廠,培訓一個美國新員工上崗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而我們中國的員工往往只要兩週的時間就可以上崗,這個差距是不是美國人笨呢?我想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人不願意學習製造業。

第三:缺少資本

相對金融、高科技行業。製造行業的利潤太薄,也可以這麼說,讓歐美髮達國家做製造,他們很難有利潤,我自己看到一個真實的案例,在中國惠州有一家美國公司制過電線電纜,他的客戶也是非常知名的,最大的客戶就是華為,訂單充足,但每年的利潤都是幾乎虧損狀態,後來美國人把這家公司賣給了中國一家上市公司,當年就實現了盈利。而金融和高科技行業利潤非常高,資本肯定也會往這高利潤方向流動,人才也一樣。

第4:工會制度的存在

發達國家有非常強大的工會,過於強大的工會制度會大大增加人力的成本。造成勞資雙方關係緊張,比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就是因為工會所逼而宣佈破產重組的。

當然,雖然短時間沒有這種可能,但我們也要做好長時間有可能轉出的準備,中國製造該如何發展,我們還是要大力扶持製造企業,培養製造業人才,不斷的提高茶製造產品的質量,降低製造成本,這也是我個人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SGS管理學院Franck


過好日子還得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