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資企業撤走了,那我們怎麼辦?

靖邦之心


還是先看一下信息面吧。4月9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羅德提出了“不惜血本也要把美國在華企業遷至本土”的措施。4月11日,東京方面也宣佈將日本在華企業遷至日本本土或東南亞國家。美日企業在華投資規模很大,但不能完全代表“外資企業”,而且美日政府的意見並不能完全左右本國企業的決策。

經濟專家和媒體分析稱,基於當前新冠病毒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前途堪憂,很有可能迴歸孤立主義。而美國和日本的撤資搬遷意向更加深了這種擔憂。實際上,美國和日本政府鼓勵回抽企業投資並不是眼前的事兒。美國政府為了刺激本土製造業和增加就業,阻止了通用在墨西哥的投資計劃。

此次有以消除對我國供應鏈依賴、維護經濟安全為藉口,鼓勵美企從我國遷回美國本土。但是蘋果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婉拒了華府的建議,客觀說,像蘋果這樣的全球化公司,不但不可能短時間甩開我國完備的中下游供應鏈,也沒有勇氣面對搬遷企業和撤資後,給消費市場帶來的長期的負面影響。

日本從我國搬遷企業至日本本土或東南亞國家,除了名義上所謂的經濟安全考量,更重要的是成本的考量。實際上不只是日企,近幾年來,已經有15家世界500強企業撤離中國,越來越多的外資工廠在中國都開始了縮小規模或轉移工廠。在以前,中國的人口密度大,勞動力廉價,加上我國對於製造業的強力支持。許多外企都跑到中國來建立工廠,這也使得我國的製造業在那段時間內飛速發展。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勞動力價格的提升,中國越發的不再是以前外企眼中最廉價的,低端產品製造基地。日韓和美歐的一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都在逐步向勞動力成本更便宜的東南亞搬遷。有資料顯示,日韓造船企業的主要訂單都在新建的菲律賓船廠完成。日本工廠在這幾年裡更是馬不停蹄地測撤出中國,比如鈴木集團以及松下集團已經將自己的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

我國的經濟現狀已經不是20年前,外資企業逐步有序撤離,一部分是國際政治和經濟戰略影響,更重要的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資本趨利原則,是外資和外企撤離的主要動力。我國是當今世界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工業科技大國,目前在絕大多數領域都不落後於發達國家,很多領域已經向美歐看齊或實現超越。有欠缺的領域,美歐是搞技術壟斷的,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幫我們,未來只能靠自己創新。


高峰軍事觀察


最近的確有這樣的傳聞,我是這樣理解的:

1、存量外資撤走可能性並不大

外資進來中國投資,並不是因為中國風境優美,人潔地靈,而是一家外企在國內投資,會受到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那是國外政策無法比擬的。此外,中國人有勤勞吃苦的優良傳統,能加班,對員工間關係處理,比國外要強,至少沒有工會之類的組織,搞事情的動作比較少。此外,外資生產的產品,有很大佔比就在中國市場消化,在國內設廠直接銷售,能省下不少關稅等不必要的環節。總體來說就是來中國投資能賺錢,而且賺得比在本國要多,真香!如果沒有必要,沒有資本家會與利潤過不去,撤走的可能性並不大。

2、增量外資正在觀望

增量外資之所以觀望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目前社會輿論的擔擾,因為他們並未進入中國,並沒有產生利潤,對經營前景的考慮佔比會更大。目前來說比較出名的外資是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屬於剛剛進入後就出現衛生事件的外資,最近美股漲得歡啊,工廠老早就復工了,目前國產化比例還只有30%不到,隨著後續國產化的程度提高,成本還能下降10%,妥妥的賺錢。而且還考慮關閉美國工廠裁員75%,美國本地最快要5月4日復工。這樣一對比,連美國資本家都看好特斯拉的中國超級工廠,資本是才不看你在那裡投資,能賺錢股價就只有上漲了。真香!

3、作為外國政要,當然不希望本國企業大量外流

如果本國外企大量外流到中國,會對本國經濟帶來嚴重惡果,比如失業率,這些都是社會的不安穩因素,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嚴禁本土企業外流。可是在本土生產,很多優勢也沒有中國強,產業鏈也沒有完整的配套,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低,社會發展緩慢。

總結:

金錢永不眠,只要資本家發現高利潤的機會,他們會不擇手段的嘗試,直至這個機會消失為止。目前中國正在提供這個機會,所以外資撤走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對於外資所屬地國家,永遠都不希望自己的企業在國外落地生根,作出限制也是正常的,但有人會聽嗎?


風雨順德人


因為我就是從事進出口商品工作,對外資企業的產品比較瞭解,為了國際貿易銷售合同履約,經常走訪外資企業……;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對外國際貿易已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條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使中國成為全球資本最為青睞的投資場所,外資沒理由撤離。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對世界各國社會和經濟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在此背景下,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一些說法,近日在國內輿論場引發議論。

近期關於外資是否會撤離中國的話題,引發一些人的擔憂。但這大可不必。首先應該看到,部分外資撤離中國的案例一直就存在,企業有去有留,是正常現象。當一些外資撤離中國時,同時還有其它企業“走進來”。從以往經驗來看,所謂“外資撤出中國”之類的說法,本身信息就虛虛實實,真假難辨。這次也不例外。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收國之一,隨著中國技術水平與製造業的升級,中國的人才與市場空間還在繼續增大。特斯拉等世界知名企業在中國建廠,就是明證。

儘管,這次疫情對我國引進外資產生了一定影響,不少投資項目被迫推遲,但一方面應該看到,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受疫情波及的不止中國,疫情必然導致全球價值鏈的重塑。

另一方面,穩外資一直是我國一段時期以來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之一,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及時推出了大規模的穩外資穩外貿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穩外資政策落實、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多個重點方面內容,成為穩定外商投資的“定海神針”。這些穩外資的政策“組合拳”,效應正在顯現。

況且,就眼下看,我國產業鏈已經基本恢復,這也有助於增強外資的信心。中國美國商會調查證明,外資非但不會撤離中國,還會擴大在中國投資。

實際上,從資本的本質來看,資本總是往容易獲利的方向流動,外在強制性因素難以撼動資本邏輯。不論是對美國、日本,還是其他國家來說,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條,特別是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都有著持久的吸引力。

因此,我相信:外資沒有理由撤離中國。針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我們沒有必要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