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歸人才就業選擇報告發布

隨著我國各大城市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體系,推出一系列國際化人才引進政策,第三次海歸大潮強勢來襲,越來越多擁有海外教育和工作經歷的留學人員回國就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移動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正吸引著大量海歸人才。其中,應屆留學生是回國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具有豐富海外工作經驗的高端人才和技術專家群體,也開始呈現出迴流趨勢。海歸人才的就業選擇,反映出這一群體對國內職場生態的認知變化。

BOSS直聘研究院不久前抽取了10.4萬具有完整海外學歷教育背景的人才樣本,對這一群體的就業選擇進行了觀察,重點關注畢業於2017年和2018年的海歸人才。其中,本科學歷人才佔比34.2%,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佔比65.8%。

城市選擇:北京上海比例持續下降 杭州海歸人才吸引力增幅領跑全國

一線城市人才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以及新一線城市經濟強勢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使海歸人才在就業城市選擇方面發生變化。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選擇在北上廣深求職的應屆海歸(畢業時間為2018年)比例較2017年同期下降1.3%,而選擇二線城市的應屆海歸佔比則上升1.2個百分點至28.3%。

首選在北京和上海就業的應屆留學生比例正在逐年下降。2018年上半年,選擇在北京求職的2018年應屆留學生佔比較2017年同期下降1.28個百分點,選擇上海的應屆留學生佔比下降0.26個百分點。但由於城市綜合實力強大,工作機會豐富,儘管人才有所分流,北京和上海對青年海歸人才的吸引力較其他地區仍有倍數級優勢。2018年上半年,選擇深圳和廣州的海歸人才佔比則分別提高了0.12%和0.08%。

新一線城市受益於城市發展加快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海歸人才吸引力持續增長。2018年上半年,選擇在杭州就業的應屆海歸人才佔比增幅為0.66%,增速居全國首位,成都、南京緊隨其後。我們還看到,新一線城市的區域輻射能力正日益增強,選擇周邊城市的海歸人才,開始呈現出向中心城市流動的趨勢。

同時,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有30%從二三線城市離職的海歸,下一份工作會選擇距離較近的新一線城市,而不再扎堆於一線城市。

互聯網行業熱度持續 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集聚高學歷複合型海歸

互聯網行業在青年海歸人群中持續升溫。2018年以來,期望在泛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應屆海歸比例較2017年同期上升2個百分點。新興行業聚才能力的不斷提升,造成選擇傳統行業的海歸人才佔比出現下降,廣告傳媒和消費品行業的降幅最大。

金融和專業服務(諮詢、法律、財務等)行業作為傳統的海歸人才吸收強勢行業,近年來受到互聯網和科技領域的猛烈衝擊,人才出現明顯分流。BOSS直聘研究院觀察到,2018年以來,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在海歸人才吸引力方面有小幅回暖,特別體現在高學歷海歸人才的集聚能力上。國內現代企業發展的逐步成熟和智慧金融的升級浪潮,為這兩個傳統強勢行業創造了更多要求複合型技能的崗位,對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的要求也有所提高,2018年上半年,選擇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的碩士及以上學歷海歸佔比分別比2017年同期增加0.5%和0.2%;而選擇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的本科學歷海歸佔比則分別下降了0.7和0.2個百分點。

海歸人才更加關注中國企業 本土創新科技企業熱度迅猛躥升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本土創新科技企業實力不斷提升,正越來越受到海歸人才的歡迎。2018年,BOSS直聘平臺上最受海歸人才關注的30家企業中,科技企業佔據14席,較2015年增加5席。

擁有龐大用戶基礎、手握海量數據的BAT,憑藉在資本市場的不斷佈局和前沿技術上的大舉投入,在海歸人才吸引力上開始展現出明顯優勢,連續兩年躋身海歸人才最青睞公司前五名。

我們發現,除了對互聯網和金融巨頭繼續保持關注,海歸人才對明星創業公司的關注度有顯著提升。儘管獨角獸們在規模和底蘊上尚有較大提升空間,但憑藉迅猛的發展速度、高創新力和在各自垂直領域的巨大優勢,創業公司釋放的“海外人才引力波”正不斷增強。在2018年上半年最受海歸人才關注的30家企業中,在創業創新大潮中崛起的“三小巨頭”滴滴出行、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和美團點評悉數入圍。短短几年間,這些科技創業公司迅速進入具有競爭力的僱主行列,同時也是中國科技創新行業高速發展的縮影。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歸人才主動關注C輪及以上融資階段互聯網創業公司職位的人均次數較2017年同期上漲20%。其中,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對海歸人才吸引力的增幅最高,達到81%,宜信(76%)和螞蟻金服(52%)的海歸人才吸引力躋身前三。

高學歷海歸技術人才加速回流

中國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移動互聯網、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佈局,帶來了巨大的海外高級科技人才需求。政府、高校和中國企業近年來都出臺了密集的海外求賢動作,高級技術人才和科學家的迴流,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積蓄著發展動能。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海歸人才中,選擇新興科技行業中的技術研發崗位的人數佔比達到27%,連續三年保持增長。

在國內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行業人才奇缺的大背景下,數據挖掘和語音識別工程師成為2018年高學歷海歸人才求職比例同比增幅最高的職位,增幅均超過30%。戰略諮詢、證券分析師等專業服務、金融類職位的熱度也較過去有所回升,增幅排名靠前。

本科學歷的海歸人才在崗位選擇上也有明顯變化。在較長一段時間裡,能夠利用語言優勢和多文化背景的通用型崗位較受本科學歷的海歸歡迎,典型崗位包括:翻譯、海外市場、留學顧問、採購、總助等。我們觀察到,2017年以來,受到商業環境更加複雜多變,企業競爭升級,數據和技術驅動全面滲透等多重因素影響,更多本科學歷的海歸人才開始傾向於選擇能夠幫助企業優化用戶畫像,提升運營效率,推動營銷效果的崗位。2018年上半年,選擇用戶研究員、分析師、文案策劃的本科學歷海歸人才比例較2017年同期增長25%。

海歸人才創業方向趨於多元化 公共價值項目不斷湧現

除了在巨頭和明星獨角獸公司就職,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選擇自主創業。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18年,海歸創業人數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6.7%。同時,技術背景的創業者比例快速提升,截至2018年上半年,海歸創業者中37.5%具有工科專業背景,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超越管理學成為創業者中專業背景佔比最高的學科。

從海歸創業的領域分佈來看,隨著技術型的創始人數量增加,科技領域逐漸成為海歸創業主戰場。人工智能、數據服務、信息安全因正值風口,市場成長空間巨大,成為2018年海歸創始人最青睞的三大領域,創業者比例增速均超過25%。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過去海歸創業中相對小眾的領域,如醫療健康、環保、新型農林牧等行業,受到創新氛圍高漲,配套技術升級、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影響,也開始受到海歸創業者的關注,相關領域創業人數出現明顯上升。更多海歸精英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些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社會價值創業項目中來。

與國內創業者相比,海歸創業者相對更加註重技術團隊的搭建,所開放的技術職位佔比普遍較國內同等規模公司高出2-5個百分點。

海歸人才薪酬分化加劇 高低薪差距接近8倍

2018年上半年,應屆海歸在國內求職的平均期望薪酬為9881元,其中本科生8413元,研究生10742元,均顯著高於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與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海歸薪酬標準差小幅上升,反應出留學生薪酬分佈的離散程度有所增大,與近年來專業型崗位薪酬大漲,不同技能、專業所帶來的薪資回報率進一步分化有關。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本科學歷應屆海歸群體中,前10%高薪和後10%低薪之間的差距達到7.92倍。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應屆海歸,高低薪差異為6.72倍,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2倍。

海歸人才就業競爭力分化程度拉大

根據求職者被僱主主動關注/溝通,申請職位後獲得反饋比例和速度、申請職位薪資等維度,BOSS直聘建立模型對海歸人才的就業職場競爭力進行量化。

結果顯示,海歸人才就業競爭力兩極分化程度繼續拉大。就業競爭力指數75分位值是25分位值的2.7倍,較2017同期增加20%。畢業於頂級海外院校的海歸人才依然搶手,就業競爭力指數大幅超過國內本土人才,而競爭力指數在40分位值以下的應屆海歸,在國內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較雙一流大學畢業生尚有一定差距,這反映出國內僱主對海歸群體的篩選辨識能力逐漸增強,單純的一紙海外文憑已不再能夠作為職場敲門磚。

從地區來看,畢業於北美和歐洲院校的海歸人才更為搶手,平均就業競爭力指數最高的前三個地區依次為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排名第四。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留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平均值則為前者的80-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