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個融入」 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個融入”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從建校之初不遺餘力在全校推行“明德修身教育”,力求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手段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結合點。經過13年的實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無論是課程建設、校園管理方面,還是課堂文化氛圍都貫穿了濃厚的中華文化情懷,特別是進行教育綜合改革整體轉型以來,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融入實踐、融入榜樣、融入校園等“四融入”舉措,進一步加強了傳統文化建設,將優秀傳統文化深深的植入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

一、融入課堂,增強傳統文化素養積澱

為了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專門設置了5個學分的必修課程,分別開設“明德”課程和經典選讀課程。學校分學期將“禮儀”、“仁愛”、“忠義”、“孝悌”、“誠信”、“感恩”六個中華民族道德傳統內容納入課堂教學,形成特色鮮明的“明德”課程,納入必修學分,共計3學分;“經典選讀課程”也作為必修課,共32個課時,共計2個學分,分為“散文、詩詞楹聯、名言睿語”三個篇章,從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古典詩詞中挑選出符合大學生成長要求的內容進行講解,並要求部分記誦。

學校在思政教師系統裡挑選老師作為“明德”講師,研究“明德”課程的授課規律,不斷提升課堂授課水平。為了規範和充實課堂內容,“明德”課程均形成講義,並陸續出版教材,形成一套完整的《當代大學生明德教育教材系列叢書》,包括《以禮立人--禮和讀本》、《大愛仁心--仁愛讀本》、《忠義千秋--忠義讀本》、《孝悌力行--孝悌讀本》、《知誠講信--誠信讀本》和《感恩懷德--感恩讀本》六本讀本。

二、融入實踐,拓展傳統文化育人途徑

“明德教育”實踐活動在學生課外活動中充分開展,每年定期組織“禮儀月”、“感恩月”、“誠信月”等活動,充分利用“孔子誕辰”、中秋、端午等特殊節日進行樣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探索出一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定期開展“修身明德止於至善”名師系列講座,為學生提供了《湍水與枸木--漫談先秦諸子的人性之辯》、《承諾的堅守與社會責任》、《論浮躁與定力--從“斯坦福鴨子綜合徵”說起》、《大學生如何實現自我實現和超越》等精彩講座,以專家學者、名家大師的魅力感染學生。學校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引進品味高雅的文化項目,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如山西話劇團《立秋》、四川省川劇院《火焰山》等劇目,都在校園引起了迴歸傳統文化魅力的討論和熱評。學校在新生開學典禮上學生齊頌《錦城學子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校對老師制定了“重教愛生的十條規範”,對學生制定了“尊師重道十條規範”,規定了“上下課禮儀”,要求師生以“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的態度對待課堂,都是為建立“知禮識禮,書香四溢”的校園氛圍。

三、融入榜樣,營造傳統文化美德氛圍

學校積極挖掘體現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人和事,表彰優秀學子,用榜樣的力量深化影響。學校每年頒發“三心明德獎”以獎勵踐行“三講三心”明德教育的學生。經過十三年的評選,累計共有6000人獲得該獎項。

近幾年,學校湧現出一批充分體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典範人物,新華社、《人民日報》、《新京報》、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相繼報道了錦城學院廣告專業鍾穎同學割肝救母、孝感天地的動人事蹟,表演專業吳祖恩同學捨己救人、不留姓名的善舉,以及藝術系周建良同學參與拍攝影視作品時見義勇為、展現大愛、救起四名落水演員的義舉,同時學校每年還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優秀員工授予“夫子育人獎”,鼓勵全校員工眾志成城投入到教育事業中。通過明德先鋒的選塑,在師生中樹立標杆,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

四、融入校園,浸潤傳統文化核心理念

學校在校園建設上融入傳統文化的元素,營造積極健康的氛圍,如將孔子雕像立在校園內供學生敬拜和瞻仰,把觀景湖命名為“愛心湖”,把教學樓稱為“忠孝”、“仁愛”、“信義”大樓,把校園道路命名為“至善路”、“仁愛路”,把學生社區取名為“博雅書院”等等,讓學生一邁入校園就能感受到富有中華特色的文化理念。

文/陳程 趙小麗 溫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