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城學子發明「停車神器」讓汽車可以「橫著走」

原標題:校園裡誕生“停車神器”讓汽車可以“橫著走”

對於想要停車的司機,最“扎心”的情況莫過於明明看到有車位,卻很難停進去——“只可遠觀”的角落空間、一不小心就會剮蹭到前後方車輛的狹窄車位;對新手司機而言“極不友好”的側方位停車……與停車相關的諸多問題,隨著汽車的普及長期困擾著司機。事實上,根據2018年發佈的《2017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數據報告》,全國有超過90%的城市的車位使用率在50%以下,成都是中國最難停車的城市。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空間,緩解“停車難”“難停車”問題?近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的五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設計出了一款“四驅車輔助停車裝置”,通過將車輛前移的力轉換為向右平移的動力,使汽車可以“橫著走”。這一設計增添了停車的可能性,或將釋放更多停車空間,緩解停車壓力。
錦城學子發明“停車神器”讓汽車可以“橫著走”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四名參賽成員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比賽現場合影

錦城學子發明“停車神器”讓汽車可以“橫著走”

原理示意圖

斬獲一等獎小裝置也有大智慧

今年五月初,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以“關注民生,美好家園”為主題提出了“設計用於解決城市小區家庭用車停車難等問題”這一課題。上百個高等院校拿出“看家本領”,以各類創意設計同場競技。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五位同學的“四驅車輔助停車裝置”斬獲四川賽區一等獎,堪稱“停車神器”。

“這應該是比賽現場體積最小、結構最簡單的參賽作品了。”機械工程學院的郭老師告訴記者,“同學們看問題的切入點不同,設計出來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比起不少參賽院校將設計目光放在大型“立體停車庫”上,川大錦城學院的同學們選擇了做“小而美”的便攜式輔助停車裝置。研發團隊隊長朱鄭告訴記者:“為了真正解決社會問題,實現便民利民,我們認為輔助停車裝置有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的特點。”

四驅車輔助停車裝置四面呈梯形,底部帶輪,中間部分由4對8個螺旋齒輪,每2個上下相交,每2對位於一根主軸下,頂端共有2根與輪胎直接接觸的軸。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裝置,卻耗費了五位同學一年左右的時間。研發團隊的楊坤告訴記者:“萬事開頭難,研發過程最難的一步就是第一步確定機械運動方案。我們設想出一個方案之後要進行實驗論證,不合適就得換方案,一來二去記不清換了多少種方案。”

付出與收穫成正比,經歷了數次失敗,研發團隊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李三雁告訴記者,該裝置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設計思路新穎。據介紹,研發團隊是在利用蝸輪蝸桿實現對力的轉換這一學科上,進行了應用型的再創新,“要知道,這一學科的知識平常主要用在車輛的差速器上,主要功能是預防車輪打滑。”

“小”裝置不僅擁有“大”智慧,還擁有簡單易操作的特點。

“需要停車時,把裝置分別放在四個車輪前,將車開上去後,通過輪胎轉動帶動裝置上的兩個摩擦軸,使車輛前移的力轉換為向右平移的動力,讓車輛實現橫向平移入庫。”據介紹,這種設計,讓新手司機也能輕鬆停車。

記者瞭解到,當前作品雖為模型,但根據科學測算,實體裝置的高度約為10cm、寬度約為36cm、總長度約為66cm。“大約三本牛津字典平鋪的大小,一個裝置的重量將控制在10到15公斤之間。”朱鄭告訴記者,四個裝置可重疊,並能輕鬆放進後備箱。研發團隊的“四驅車輔助停車裝置”兌現了他們想要製作便攜利民輔助停車裝置的初衷。

裝置升級“進行時”“初生牛犢”計劃“闖市場”

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四驅車輔助停車裝置”似乎頗具潛力。

“實際上,裝置研發的初衷,是想通過比賽這個機會鍛鍊自己的能力。但是隨著研發的深入,我們發現該裝置具備一定的市場前景。”朱鄭介紹道,他們在研發過程中發現,即便是高敏銳度的倒車雷達系統、倒車影像系統等,也難以應對一些特殊環境。“比如遇到前後預留空間極小的狹窄車位,一般人很難停進去,但是用我們的裝置實現橫向平移停車,就方便多了。”

察覺到這一商機,研發團隊動力滿滿,寒、暑假都不曾懈怠。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上嶄露頭角,更是讓團隊收穫了極大的信心。

但事實上,想讓作品轉化成商品,這才剛剛起步。所幸,研究團隊的同學們並未在鮮花和掌聲中迷失方向,“雖已初步獲得認可,但事實上,我們已經考慮到該裝置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地面凹凸不平時如何擺放裝置,從而讓機動車能平穩行駛上去?未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研發團隊的王梓告訴記者,“裝置表面選擇何種材料能達到耐磨抗壓的最佳效果這一問題也很關鍵,這關係到裝置的成本控制,目前我們計劃將整套裝置的市場價控制在1000元以內。”

將潛力轉化成商機,“初生牛犢”的團隊及其作品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好在,研發路上,學校的資金支持以及技術支持助了同學們“一臂之力”。

記者瞭解到,學校不僅承擔了學生在裝置研發過程中的所有經費,對於優秀作品還將提供額外的資助。另外,李三雁告訴記者,當前學校極為看好該裝置,計劃匯聚學校各領域的智慧,實現“抱團創新”,助力裝置的進一步完善。“接下來或將考慮為裝置增加電能,通過減少機動車輪胎與裝置的摩擦,延長裝置使用壽命。增加紅外線或雷達限制,提高裝置在輔助停車過程中的準確性,也是裝置升級的一個技術方向。”

是金子總會發光。李三雁向記者透露,從比賽結束至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已經有三、四家企業向學校拋出“橄欖枝”,“這說明裝置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景。”李三雁表示,“下一步,學校計劃和企業進行聯合開發,用足夠的資金和市場的眼光‘打磨’裝置,同時,批量生產還可以讓裝置的定價比學生的預估低30%左右,突出性價比優勢,讓學生們的作品成為能真正進入市場的產品。”

將作品變為產品,將創造力變為生產力,這個年輕的研發團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他們正用該裝置申請實用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計劃走出校園、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迎接挑戰。面對未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初生牛犢不怕虎,五位少年熱情滿滿:“我們做好了碰壁的準備,並且有信心做好這個裝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