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改要重複股改「一元CEO」神話了嗎?

丘吉爾曾說,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幣改要重複股改“一元CEO”神話了嗎?

2018 年 7 月 5 日,FCoin 發表公告開啟 FCoin 幣改試驗區。元道說:消息公佈以後,手機微信爆滿,很多人問他們,什麼是 “幣改試驗區”?你們為什麼要搞這個事情?

無意於在概念上糾纏,因為硬要從“遊戲制定者”口中知曉你要的答案,無異於畫餅充飢。但從“幣改”不難聯繫到“股改”,這種從歷史上模仿的概念,自然也能從歷史上尋找到答案。

股改,即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是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 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的過程。其實,不止是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做股改。作為非上市公司,儘管不能分享資本市場的盛宴,但依然可以藉助於股權激勵點燃員工的工作激情,加快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步伐。

股改可以說是公司體制下的能夠有效產生“財散人聚,規避財散人散”的作用。

幣改要重複股改“一元CEO”神話了嗎?

年薪一元,卻可以獲得逾千萬的財富,這是“一元CEO”帶給人們的謎團,也是股權期權吸引人們視線的關鍵原因之一。百度上市創造了8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240位百萬富翁,由於阿里員工普遍持股,阿里上市後可謂“遍地”百萬富翁。

把視線拉回上個世紀末,一家企業無論虧損或者盈利,只要沾上“股改”這個詞,立刻就野雞變鳳凰。那和現在一樣,是一個公認的淘金歲月,每個股改的公司門口,都有排著長龍的黃牛,去收購股改公司的原始股。如果在股改之後還能股權上市,立刻就是飛黃騰達。

股改的魔力在哪兒?它來自公司治理結構的改變,意味著公司利益分配機制的變化,也意味著財富流動的重新匹配。

可能如今一大票住在富人區的有錢人們,當年都是趕著驢車,用麻袋裝著現金去收購股改公司的原始股,然後上市拋出後,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的。

再把目光移回到2018年的當下,幣改是什麼?在原有的經濟模型上重新進行利益分配,分配方式就是導入通證經濟(token)。

幣改要重複股改“一元CEO”神話了嗎?

舉個例子,如果淘寶說要幣改,重新對買賣行為以及淘寶的定位等等App上的角色重新定位,你作為消費者對商家支付token進行購物,與此同時,瀏覽、購買、聊天等等行為還可以視為“挖礦”,既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token,商家開店鋪也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token等等……這樣的淘寶可以成為“幣改”版淘寶,和股份上市流通一樣,如果某天淘寶發行的token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不斷增值,那麼,手持的token掙得滿缽金,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以上,純屬虛構,規則也是筆者隨筆胡謅。財富的故事說起來,總是動人的,因為人們說話總是為達一定的目的,商人更是如此。

在傳統中心化的商業世界,互聯網公司以及他們的中心化應用(APP)將被逐漸的格式化為去中心化機構和分佈式應用(DAPP),而這一格式化的操作過程被稱為“幣改”。但,是不是所有項目都適合幣改,答案是否定的。盲目只會帶來滅亡,筆者剛才舉例的淘寶,就是不適合做幣改的傳統互聯網產品。

還是那句話,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無論是股改還是幣改,都是引入一種分配機制,對公司利益重新分配,目光再次回到股改。股權激勵的推行一直是伴隨著來自企業的疑慮和來自社會的爭議的,如果排斥股權激勵,必將影響到企業核心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也不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而實行股權激勵,倘若操作不當,又容易抬高人力成本,出現分配不公、股權糾紛等新問題。

而一旦遇到金融危機,股價縮水之後,員工的利益大幅受到牽連,那麼別說是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了,可能股票變成泡影,還要失業。看看賈布斯背後一地狼藉,可窺知一二。

什麼樣的項目適合幣改?筆者只能告訴你,這仍然是創業者期待的致富故事。

如果一個擁有上千萬、甚至上億用戶的互聯網項目,這已經是一項成功的創業了。進行幣改的風險非常高,幣改不成功,原來打下來的江山可能也會丟失。

與此相反。商業模式單一且清晰,有一定用戶基礎的互聯網的創業中的項目,如果想要尋求新的突破,筆者認為幣改是一個機會,遊戲行業和交易行業都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嘗試。但是消費者不要過度迷信幣改,幣改和股改最大的區別,一個是商人為了追求商業價值的突破,另一個是國家為了規範市場,即使有國家背書,股改仍然伴隨著諸多弊病,幣改更是前途未卜。

隨著氣溫的升高,一度低迷的幣圈,逐漸有回暖的趨勢。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眼看他再起高樓……

原創區塊鏈門戶,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和價值投資。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大象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