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盤點我國漢語的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少數民族也有方言

在中國的方言,因為地域廣闊,所以在在很多方面中都會直接利用了普通話為國家的通用語言,但是在在中國的其他省份,卻是有著很多種不同的方言出現哦,那麼中國方言是怎麼形成的到底如何?

中國方言

2000年10月31日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漢語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劃分為八大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晉語。 實際上還有其他漢語方言,而且閩方言所指代的閩北話、閩南話、閩東話、閩中話、莆仙話五個漢語方言各自與其他七大方言在語言學上同為漢語的一級方言。

方言之間的爭議

侃侃而談:盤點我國漢語的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少數民族也有方言

徽語

徽語,即吳語-徽嚴片,是一種分佈在錢塘江上游地區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的漢語方言,使用人口約436萬。

現代徽語分化於吳語,因其失去全濁音被排除出吳語,但由於其連續變調、韻母及句法和詞彙上接近金衢等處南部吳語,廣義上可歸屬吳語-徽嚴片。與鄰近的吳語及贛語相較,徽語兼具兩者特色,如聲母系統接近贛語,而韻母系統則與南部吳語接近。

徽語保留了很多的中古漢語的特徵,如入聲、次濁音、文白異讀的保留,和北方官話差別大,和吳語一樣,徽語的強迫式的在句子中連讀變調的發音特徵是另一個與官話的顯著差別。

舊時徽語以歙縣徽城話為代表音,嚴州話則以原建德梅城話為代表音。由於行政中心的變遷,屯溪話是徽語代表音。

徽語是屬於吳語,還是獨立的一種漢語方言,至今有待定論。

平話

平話是西南地區漢語方言的一種,屬漢語何種方言尚無定論,有的學者或方言書刊把平話歸入粵語,有的則認為平話是獨立方言。

平話名稱古代即有,涵義至今不明。使用人口200多萬。平話又分為桂北平話和桂南平話,桂北平話與湘南土話,粵北土話有近緣關係。

晉語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但是否歸屬官話,或獨立分出,尚有待定論。晉語使用人口約6305萬,晉語區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晉語的聲調也有極複雜的連讀變調現象。晉語全濁音清化有四種不同的演化方式。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部分地區有六個、七個或四個聲調。晉語有很多與官話差異較大的特徵詞以及保留的古語詞。晉語區還是中國唐詩的重要產區。

晉語的主要使用地區有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陝西省北部、河南省黃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個市縣。晉語核心區主要為太原話(已分化成新老兩派)和呂梁話。

方言是如何形成的

方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

1、移民;

2、發展變異;

3、民族融合。

對於漢語的八大方言區而言,這三種情況都有。

八大方言區:

1、北方方言區,

2、吳方言區,

3、閩北方言區,

4、閩南方言區,

5、粵方言區,

6、湘方言區,

7、贛方言區,

8、客家方言區。

侃侃而談:盤點我國漢語的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少數民族也有方言

有的語言學家認為,閩南、閩北應該合稱一個大方言區,其中再細分次方言區。

另外,山西晉方言區本來是次級方言區,現在有學者認為應提升為大方言區。

屬於北方方言區的江淮方言區,也是次級方言區,也有人提出要升級,但是還沒有達成共識。

這八大方言區,基本上,七個方言區在南方,北方方言區則包括江淮方言、西南官話,大致上顯示出南北對立分佈。這是中國歷史造成的。

漢語的語言史分5階段:

1、遠古;

2、上古——戰國、秦漢;

3、中古——隋、唐、宋;

4、近古——元、明、清;

5、現代——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

侃侃而談:盤點我國漢語的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少數民族也有方言

以粵方言為例。秦代及先秦,有大批的中原人民南下嶺南。秦始皇派50萬大軍駐守嶺南,後來又增發全國的民工50萬人,又招募大批的女性“縫補”(後勤人員)到嶺南,帶來了中原漢語,就是廣東粵方言的開始(又有學者認為,早在楚國的時代,必定已經有了楚化的漢語。楚化的漢語,也是南方多數方言的共同低層語言)。到秦末大動亂,這批人就沒有回中原。因此,粵方言是以秦代漢語為基礎的,帶有較多的上古漢語的特點。

但是,粵方言也不是秦代漢語的化石。因為這2000年來,一方面,先期到來的中原人士,與本地的古粵人(百粵)融合了,粵方言中留有若干古粵語的痕跡;另一方面,粵方言不斷地獲得後來的北方話的補充,如宋代,僅北宋年間,廣州的人口就增加了60%以上,南宋則更多了,因此又有了許多中古時代的漢語特點。現在推廣普通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普通話的影響了。

至於北方方言,雖然是漢語的基本地區,但是由於歷史上的戰爭,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地南下,造成了民族融合,北方的漢語反而變化比南方更大。南北朝是一次大亂,漢語幾乎面目全非——這也是我們今天雪古代漢語這麼困難的主要原因。元朝是一次大亂,語音、詞彙都有很大變化。清朝滿族入關,也對漢語有很大影響。

歷史上,值得提的還有:

1、佛教進入中國,大量的佛經翻譯,增添了新概念、新詞彙,也引進了印度的語言學理論,從而觸發中國學者發現了漢語四聲(平上去入)。中國音韻學從此發展起來。

2、北宋以來的平民文學發展,特別是說唱文學,促進了白話文的啟蒙。

3、五四新文化運動,大量的外文翻譯,漢語面目大變。今天我們看100年前的文章,感到是很遙遠的。

侃侃而談:盤點我國漢語的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少數民族也有方言

中國少數民族的方言

侗臺語族

侗臺語系的發源地在中國浙江、福建、廣西、廣東一帶。從基本詞彙的分歧來看,侗臺語系的分化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到3000年。漢藏語系的語族之一。又稱侗泰語族或侗臺語族。分3個語支:①壯傣語支(又稱臺語支):包括壯語、布依語、傣語等。②侗水語支:包括侗語、水語、仫佬語、毛南語、拉珈語、佯僙語、莫語等。③黎語支:包括黎語,有人認為仡佬語也屬於這個語族。壯侗語族分佈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貴州、廣東、海南和湖南南部,也通行於泰國、老撾、緬甸、越南北方和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形成東南亞一個很重要的語言群。壯傣語支的語言,國際上統稱臺語。使用壯侗語族語言的人口,中國有2300多萬。

苗瑤語族

分苗、瑤兩個語支。苗語支包括苗語和一部分瑤族人說的布努語,瑤語支只有大部分瑤族人說的勉語。居住在中國廣東省增城、博羅等縣的畲族人所說的畲語也屬此語族 ,但語支未定。苗 、瑤語族語言分佈於中國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湖南省、廣東省、四川省和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國靠近中國的地區。使用人口在中國約有940萬(1990)。

藏緬語族

藏語傳統上分為衛藏、康、安多3個方言,也有學者按地區分北部、東部、中部、南部、西部5個方言,藏語系語言方言區別特徵的表現形式不僅代表了語言變體的共時差異和歷史演變的不同階段,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語言之間的接觸關係對方言分化的影響。

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佤語的方言劃分主要是依據地域分佈:巴饒克方言分佈於雲南滄源、雙江、耿馬、瀾滄等縣,阿佤方言分佈於西盟、孟連、瀾滄縣,佤方言分佈於永德、鎮康、滄源諸縣。佤語是從無聲調向有聲調轉化過程中的語言,但是聲調的有無對佤語方言差異的影響並不重要。巴饒克方言的大寨話和阿佤方言的細允話都有聲調,但是沒有歸為一個方言,這大概和不同方言聲調來源不同有關。巴饒克方言大寨話的聲調和韻母有關,即高調對應於無聲調方言的緊元音,低調對應於鬆元音;阿佤方言細允話聲調和聲母有相關關係,即高平/低平對應於無聲調方言的送氣的清音和濁音,高平也對應於清鼻邊音和清擦音,部分中平對應於不送氣清音,低平和部分中平對應於濁鼻邊音。

阿爾泰語系語言

方言差異極其微小,詞彙和語法形態的語音差異是區分方言的主要依據。一般來說不同方言之間通話沒有障礙,甚至阿爾泰各語族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比漢藏語系同一語言內部方言的差異還小。

例如鄂溫克語海拉爾、陳巴爾虎和奧魯古亞三個方言只是個別輔音存在有對應的差別。

維吾爾語的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之間僅表現於元音是以部位還是以唇狀和諧為主、語流音變,以及因語音變異而影響到詞法形式的差異。蒙古語方言的語音差異也基本如此。朝鮮語方言的情況比較特殊,是按朝鮮族移民到中國以前在朝鮮的居住地區,而不是按現有方言所在地劃分的,所以中國朝鮮語的6個方言在中國朝鮮語地區呈比較交錯的分佈狀態,但是方言之間的語音差異依然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