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網貸,需要燈塔指引

戳上面藍字關注「華夏互聯網金融」

“迷雾”中的网贷,需要灯塔指引
“迷雾”中的网贷,需要灯塔指引

隨著網貸備案大限已過,P2P監管未來走向再次成為行業焦點。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副巡視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張韶華表示,正在通過課題研究,推動一個統一的網貸備案標準出臺。這也意味著,網貸最終備案政策目前尚不明晰。

事實上,今年以來,P2P網貸在備案前夕遭遇內憂外患,整個行業進入“迷霧”期。

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在強調金融業務持牌經營的強監管背景下,備案是決定網貸行業存亡的生死線。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合規整改也是備案進程的一部分,備案工作早已啟動,只不過還沒有收尾。只要備案工作還在推進,網貸行業便有堅實的合法性基礎,生存無虞。

那麼,迷霧期的網貸行業是否需要“燈塔”指引?P2P平臺又該如何去找尋方向?

P2P現狀的內外交困

“當前的網貸行業,可謂內外交困,天時地利人和盡失。”,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網貸行業的現狀並不是行業單方面出現了問題,而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眾所周知,自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公司誕生以來,網貸業已經走過十一個春秋。在這短短時間內,整個行業野蠻生長、各種亂象叢生。

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是指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這是監管首次明確網貸平臺必須迴歸信息中介定位,同時對自然人和法人的借款上限給予了明確規定。

隨後,網貸監管“1+3”制度體系全面完成和互金整頓的持續開展,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門正式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網貸行業監管體制及業務規則,明確了網貸行業發展方向,為網貸行業的規範發展和持續審慎監管提供了制度依據。2016年11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銀監會2017年2月下發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2017年8月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至此,網貸監管正式拉開了大幕。

“監管政策完備的情況下,P2P備案卻出現兩度延期。可以說明兩點,一是監管認可P2P在普惠金融和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作用,二是這個行業亂象太多且經常換著法子做著違規業務,因此在不確定風險範圍的情況下,只能再度延期。”業內人士向新金融深度表示。

其實,面對網貸的亂象叢生,國內監管政策也在不斷調整。2017年12月,《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2018年6月底為網貸平臺備案最後時間點。通知給網貸平臺提供了三種選擇,驗收合格者予以登記備案,正常經營;不合格但積極配合者,將被引導清退或者兼併;不合格且不配合者將被取締。稍後,《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關於徵求對互聯網黃金業務暫行管理辦法意見的函》等政策應聲而來。

“目前的確屬於監管不明,行業模糊,投資者迷糊的特殊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認為,原因主要就是專項整治並未結束,備案政策並不明朗,造成目前整個網貸市場處於一個所謂的“迷霧期”。

此外,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分析出P2P內外交困的因素。

薛洪言認為,實體經濟去槓桿導致資金面緊張、債務人違約風險增大,此為天時不利;網貸備案不定時延期,缺少一批得到合規認證——即備案——的大平臺引領,行業發展失去主心骨和方向,此為沒有地利喪失;內外交困下,P2P平臺密集爆雷,輿論廣泛質疑,投資者聞P2P色變,上市平臺市值大幅縮水,此為人和盡失。

“在此背景下,P2P行業再次陷入危急時刻。”

燈塔指引行業走向黎明

歷經十年發展歷史的網貸行業是否真的陷入了至暗時刻?

從數據來看,網貸之家發佈的P2P行業6月報告顯示:6月中國網貸景氣指數為114.19,環比上月小幅下降。因為網貸景氣指數是同比去年計算得出,備案延期的不確定性,再加上本月一些負面信息以及部分地區雙降政策影響,部分平臺的成交量、人氣同比去年6月有所下降,導致景氣指數呈現下降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66家。截至2018年6月底,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4334家。但截至目前,網貸行業仍有1800多家在運營平臺,整個行業“去產能”仍在進行之中。

零壹財經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P2P網貸行業活躍借款人數估計在1150萬人左右,人均借款額9.1萬元,同期活躍投資人約1080萬人,人均投資9.7萬元。

但6月份的投資人活躍度繼續呈下降態勢。據零壹財經統計,2018年6月,行業活躍借款人士估計在392萬左右,同比減少11.5%,環比減少2.0%;投資人數則在395萬人左右,同比減少13.8%,環比增加6.5%。

平臺又如何在“迷霧”期找尋發展方向?業內資深人士和平臺人士給出了各自的看法。

“其實在同業眼中,該來的總會來,行業洗牌是利好,我們也希望所有投資人能不被迷惑,找到真正的P2P去投資,認清那些涉及自融,龐氏騙局的平臺,早早遠離他們,並且增加自己的投資風險意識,不要盲目投資。守得雲開見月明,相信洗牌之後,P2P的發展一定是一片光明。”銀多網相關負責人向新金融深度表示,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解決了金融的一部分信息不對稱,所以透明,公開,公正是一定要的,增加信息披露項,公開各種數據及資產以便投資人查看,實時更新和規劃進程,對用戶進行投資風險教育,明確平臺信息中介定位。

“不管政策如何變,網貸機構都要不忘服務普惠的初心,對風險的敬畏之心,對合規監管的順應之心。”尹振濤認為,當然,監管機構也應該儘快出臺明確政策,給市場清晰的環境。對合規經營的不能行政干預和影響,對違規業務則要嚴厲懲罰。

薛洪言則表示,關於網貸行業的未來,近期湧現出不少悲觀的聲音,有人甚至得出結論說,備案的一再推遲,意味著行業並未得到監管機構的真正認可,行業前景堪憂。的確,在強調金融業務持牌經營的強監管背景下,備案是決定網貸行業存亡的生死線。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合規整改也是備案進程的一部分,備案工作早已啟動,只不過還沒有收尾。只要備案工作還在推進,網貸行業便有堅實的合法性基礎,生存無虞。至於備案延期至哪個時點,目前並無確切消息。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確,合規經營、好好活著,總能等到那一天。極端情況下,既便備案遲遲不來,也沒什麼,因為遲遲等不到備案與行業不需要備案是同樣的效果。

“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決定外因,外部環境越是惡劣,夯實內部基礎就越是重要。此時,P2P平臺應繼續聚焦於合規整改、聚焦於不良處置、聚焦於科技賦能、聚焦於轉型整改,經營業績穩住了,人心也就穩住了,在行業分化大潮中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網貸專欄作家肥皂認為,對於平臺來說,目前合規就是度過迷霧期最好的辦法,穩定運營是上策 就像在迷霧中自己打起燈籠。

事實上,目前真正意義上的網貸平臺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問題和嚴峻的風險。作為監管來講,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同樣要注意適當的放鬆流動性,讓整個市場處在相對“活躍”的階段。對於媒體來講,現階段我們更需要正能量來引導投資人,重振投資人信心。對於網貸平臺來講,合規是永恆不變的主題,規避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做有風險的事兒。

投稿、交流,歡迎添加微信:13401098216

華夏時報旗下互金頻道,已入駐平臺

“迷雾”中的网贷,需要灯塔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