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股「破發」遍地 小米難逃劫數

2018年港股市場迎來IPO大年,截至7月9日收盤,共有107家新股登陸港股市場交易,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幅5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股赴港上市熱情高漲,但破發率卻高達70%。其中受市場關注的明星新股小米,7月9日上市首日也難逃破發的厄運。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市場近期投資情緒平淡、企業盈利與估值不匹配以及認購倍數低於預期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港股市場今年大面積的“破發泥沼”。

今年以來七成新股破發

9日,港股市場上的一件大事,就是明星新股小米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交易。儘管該股以招股價區間下限17港元開盤,但仍未能逃過破發的厄運,最終以16.8港元收盤,跌幅1.18%。

事實上,小米的破發並沒有讓市場過分意外,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新股破發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據萬得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已經赴港上市的公司中,已有七成身陷“破發泥沼”。截至7月9日收盤,今年共有107家新股登陸香港市場,相較於2017年同期的70只新股,數量同比增加53%。而這107只新股中,已經有73只出現破發。

橫向來看,今年以來香港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但縱向來看,新股數量的增加並未能帶動融資額的增加。今年這107家新股合計募資金額僅達769.2億港元,而2017年同期70只新股募資額為552.3億港元,若除去小米單家高達243.85億港元的融資,2018年港股新股的平均融資額低於去年同期逾38%;即使算上小米的融資額,今年的平均融資額仍然未能追上去年同期水平。數據顯示,目前募資額處於自2016年同期以來的低位。

市場人士表示,港股市場新股發行的定價制度非常市場化,沒有所謂的市盈率限制,因此,港股IPO先天就存在信息不對稱,公司大股東和財務投資者一定力求發行價能最大程度反映公司的公允價值,或是以比公允價值更高的價格上市。因此如果不考慮投資者情緒的因素,短期內從基本面預期差來看,新股破發率本身就會偏高。而去年同期上市新股的破發率為47%,今年破發率則高達逾70%,主要還是因為市場投資情緒平淡、企業盈利不足以支撐估值以及認購倍數低於預期所致。

三因素致破發蔓延

首先,年內市場交投情緒下降導致新股“估值夢”破碎。2月以來,港股市場衝高回落,受到外圍不確定因素的衝擊和內外資金面的壓力,市場情緒明顯偏負面。而今年港股市場為新經濟公司打開了上市的大門,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由於這部分公司無法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方式為其估值,市場就會以“概念”、“造夢”的方式,線性思維地將其對標國內外已經成功的行業巨頭,人為地拉昇其估值預期。這種高企的估值往往是寄望於投資者亢奮的情緒支撐,但以情緒支撐的估值本身並不堅固,如果市場投資者的情緒忽然轉向,就極有可能引起恐慌拋售。

其次,企業盈利無法支撐市場估值。去年以來,港股市場一路走牛,市場整體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經濟股格外受到資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而實際上,這些新經濟股的真實業績,並沒有追上估值上升的速度,甚至出現了明顯背離。估值得不到業績的有效支撐,當市場遭遇調整,這部分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個股,首當其衝成為資金拋售的目標,因為長期來看,股價終要回歸企業的實際盈利水平。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造成上市後的拋壓急升。由於香港券商多數都能提供收費便宜又方便的槓桿操作(孖展)打新,槓桿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籤概率,又不用鎖住投資者大部分本金,因此這種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認購新股時非常常見。但如果加槓桿認購新股遭遇超募倍數低於預期,就會出現過度認購的窘境。此次小米就是如此,由於市場投資熱情消退,小米公開發售超額僅9.5倍,和今年平安好醫生(港股01833)的650倍、閱文集團(港股00772)620倍超募規模相比,相去甚遠,因此極易出現過度認購的情況,並且其國際發售也只獲輕微超額認購。此時,認購者只能要麼補充交易保證金,要麼上市當日賣出超購部分降低風險。這就導致了上市後拋壓急升,為新股破發推波助瀾。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