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北固楼遥望,西津渡的过往,看不尽满眼风光。

好妹妹的一首《归乡》,唱尽了江南小城镇江的山山水水,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镇江和它的风光名胜。

西津渡是近年来新兴的、在文艺青年中迅速蹿红的景点。正如《望乡》歌词中所说,西津渡历史悠久,有很多的过往。

早在三国时期,西津渡就是长江南北交通必经之地,那时它叫蒜山渡。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孙权当时定都镇江京口,在北固山下操练水师。传说曹操率百万精兵强将南下,吴蜀联盟,诸葛亮和周瑜在蒜山顶上的亭子里商量着对策。他们约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一个字,以决定对付曹操的策略。这是一场智者的交流,当他们亮开手掌时,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着一个“火”字。于是,历史的长卷里就有了一场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唐代时,南京是润州(镇江)属县,因此唐人也习惯于把润州叫做金陵,蒜山渡也就有了别称金陵渡。唐朝诗人张祜有首《题金陵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如画般的江中夜景。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元代昭关石塔

宋代以后,始名西津渡。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镇江府城”一节说:

镇江府城是一蛮子城市,居民是偶象教徒,臣属大汗,使用纸币,恃商工为活,产丝多,以织数种金锦丝绢,所以见有富商大贾。野味及适于生活之百物皆饶。

清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镇江被迫开发为通商口岸。1865年,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清同治三年(1864)在这里修建了英国领事馆。这组“东印度式”欧洲古典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与奋起。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

西津渡既是一个延续千年文脉的古渡,其遗留的文物古迹自然也是十分丰富的。

行走在西津渡的青石板路上,我们会穿过一座白色的石塔,这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元代喇嘛教过街石塔。在古代,渡江是件极具危险的事情,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叫“长江无风三尺浪”。人们为了平安渡江,往往会拜佛已祈求平安。

然而有的时候,时间匆忙,来不及拜佛怎么办?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所以我们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就是对佛的顶礼膜拜。元代藏传佛教盛行,煞费苦心地建造了这么一座过街石塔,可见当权者用心之良苦。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与渡江功能相配套的,除了这过街石塔,还有旧生会与观音洞。在观音洞的两侧还有两处神殿。东侧是眼光菩萨的“普陀岩殿”,西侧为地藏王菩萨的“地藏殿”。在离观音洞不远的地方,有紫阳洞和铁柱宫遗址两处道教胜迹。佛教与道教相邻而存,也体现了古人包容并蓄的精神。在西津渡,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

西津渡街上的救生会,是中国较早的具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隋唐以前,镇江江面宽40多里,到唐代时还有20多里宽。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格外惊心动魄。

〔唐〕孟浩然《扬子津望京口》: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唐天宝十年(722),一次就有数十艘渡船沉没;南宋绍兴六年(1136)一艘渡船离岸不久即遇上风涛,连艄公在内的46名渡客无一生还。明万历十年(1582)的一阵狂风竟摧毁了千余艘漕船和民船。

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宋代,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会事宜。

江浙沪旅游最文艺的热门景点,好妹妹歌中的长江千年古渡!美图!

镇江救生会从宋代开始创设,此后代代相承,鼎盛时间还发展到南京、武汉等地,功不可没。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举世无双。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今的西津渡,已经成为一条远离长江的老街,但西津渡的故事仍将在我们口中代代相传。


关于西津渡的诗词选:

〔宋〕王安石《苏才翁挽辞》: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宋〕秦观《长相思》: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宋〕秦观《闻雁怀邵仲恭》:楚泽吴天去未迟,烦君且傍蒜山飞。

〔宋〕蔡肇《寒江捕鱼图》:海门山头初日晴,西津渡口寒潮生。

〔宋〕蔡肇《彭群宜上新开轩》:暮霭先昏瓜步港,寒潮犹打蒜山宫。

〔宋〕苏轼《蒜山》: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宋〕苏轼《次韵许遵》: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

〔宋〕苏轼《次韵林子中见寄》:蒜山小隐虽为客,江水西来亦带岷。

〔宋〕曹邍《南徐怀古呈吴履斋》:黄昏灯火西津渡,白昼风烟北固楼。

〔唐〕朱长文《春眺西上冈寄徐员外》:瓜步早潮吞建业,蒜山晴日照扬州。

〔宋〕杨万里《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蒜山旧址空黄鹤,瓜步新城照白鸥。

〔宋〕陈宓《登清水岩谢晴承知丞惠诗次韵为谢》:归来晚及西津渡,百丈虹梁喜有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