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襄城王洛镇的猪蹄好吃,却不知它的由来与周襄王有关

提起襄城县的王洛镇,不少人都知道这里的猪蹄特别好吃。殊不知,王洛作为襄城县最西北的一个镇,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春秋时期的周襄王避难经此,其王妃在路边店产一王子,周襄王赐名为“王落子店”,后来才演变为王洛。

都知道襄城王洛镇的猪蹄好吃,却不知它的由来与周襄王有关

王洛古名“氾源”,本村地处八士岗、凤阳岗、王洛岗交界处。春夏之季,雨水丰沛,三岗上的水倾泻而下,汇成氾河,“氾源”之名由此而得。氾河就发源于王洛镇初级中学附近,河水留向襄城县城南的汝河。

据《襄城县地名志》记载,襄城县在春秋时期名“氾”,属郑国。公元前540年,襄城属楚,楚灵王在氾之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于此,故名“襄城”。

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为避同父异母生的弟弟叔带之难,带领一帮近臣和随从出走都城洛阳。他们如果往西走,是秦国,秦国与中原交往很少。往南是山区,交通不便,往北是晋国,只好往东南方向走,最后避难于郑国氾邑。在路过氾源之时,周襄王王妃妊娠在身,即将分娩,周襄王举止无措,幸好路边有一小店,他们只好暂居于此。王妃当晚产下一王子,经过店家母女二人悉心照料,使王妃母子平安,让周襄王非常高兴。

小王子满月后,移居汝河岸边氾邑居住的周襄王派专人携重礼返回氾源的店铺,以此来酬谢店家母女,并赐该店为“王落子店”,“王落子店”后来汇成村庄,也叫作“王落子店村”。

都知道襄城王洛镇的猪蹄好吃,却不知它的由来与周襄王有关

也就是说,周襄王来了一趟氾地,为后人留下“王落子店”和“襄城”两个地名。

新华字典上,“落”字的解释一般是:掉下来,往下降;衰败;遗留在后面等含义。韩杰辰讲,以前“王落子店”的地名,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

也有人讲,清朝末年,有一叫僧格林沁的亲王带兵路过此处,见王洛村的寨门上写有“王落子”三字,认为对自己不吉利,于是就把“落”字改为“洛”,还有人说把他把镇名改为了行龙镇。

“也可能是人们忌讳‘落’字,在过去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以及日寇进犯襄城县时,他们只是从这里路过,大多不做停留,王洛的群众没有受到过严重的劫难。”韩杰辰说,但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据传,以前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赌气非在王洛驻扎,后来打仗时十三军竟“落”下全军覆没的下场。

都知道襄城王洛镇的猪蹄好吃,却不知它的由来与周襄王有关

在王洛地名的叫法上,也有人认为,把“落”改为“洛”的一些说法并不确切。经考诸史、志资料,远在明嘉靖年间,王洛曾叫“王落子店”“王落子”“王洛街”等名,“落”与“洛” 二字已并行通用,清乾隆时的《襄城县志》上,也称为“王落子”和“王洛”或“王洛镇”。因此,根据《辞海》和《康熙字典》的解释,“落”与“洛”二字,古时均为“络”,故后人为书写方便,才将“落”改为“洛”,后来群众就简称为王洛。

明朝时期,王洛筑寨,呈椭圆形,街中心为最高点,向四周坡降,寨内有4道街,4寨门,寨墙有一两丈高。目前,在镇区的西北角,还能看到有两处寨墙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南寨门上还有石刻“王洛子镇”四个大字,西寨门上有“氾水源流”几个字,东寨门里有清乾隆年间石碑一通,上刻“王洛店”三字。之前,在四个寨门外,还各建有一阁,上面题有“玉皇大帝”、“东定”、“祖师”等文字.

如今,王洛镇房村有唐代名相房玄龄的衣冠冢,春李村北的鸡鸣岗上有龙山文化遗址和八士岗遗址,白塔寺郭村还有一座白塔寺。在镇区以及周边村庄,一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到处可见。

都知道襄城王洛镇的猪蹄好吃,却不知它的由来与周襄王有关

明清时期,“王落子店”已经成为襄城县北部著名的商业集镇。

王洛镇处于襄城县、禹州市、平顶山市郏县三地交界处,境内有省道103线、颍冢公路交汇通过,平禹铁路贯穿南北,镇村公路交错相连。这里地形“三岗加一洼”,海拔高,辖区遍布岗丘,镇北有八土岗、西有凤阳岗、北接王洛岗,南有云峰岗等,地势起伏不平。尤其烟叶、红薯等农作物种植俱佳。

据史料记载,王洛日有晨集,一年有三次古刹大会,农历每月逢四为物资交流会,周围许昌、禹县、平顶山郏县等地的商人,云集于此,交易颇盛。王洛成为襄城县北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盛产烟叶,占襄城县的七成。历史上与“里川”烟齐名的“三道沟”烟就产自王洛镇中西部,这里的烟叶色泽鲜艳、香味浓烈。民国时期,多有来自上海等地的客商,在这买卖烟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州)南(阳)公路纵贯王洛,形成主街,沿着公路两旁,有烟站、卫生院、食堂、面粉厂、食品厂、银行、邮电所、供销社、粮所等地。前些年,中华烟厂还在王洛设有烟叶种植基地,直接取得卷烟原材料。而王洛产的红薯以甘、脆可口名扬省会郑州,王洛的猪蹄更是名扬在外,为人所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