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出川抗战的惨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四川省主席刘湘立即通电全国,请缨抗日。早在两年前,蒋介石就派主力进入四川,企图吃掉刘湘,两人你来我往对抗两年之后,刘湘于七七事变第二天通电全国抗日。蒋介石给刘湘下了一道“军队国家化”的命令,刘湘为表抗日决心,执行了这道命令,刚出川的川军就被蒋介石分散,从此时开始,川军的身影便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他们不计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面对死亡,面不改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出川抗战的惨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1937年8月7日,刘湘赶赴南京参加会议,一些主战和主和派犹豫不决,刘湘在会上表明:“四川可出兵三十万,兵源供给壮丁500万,粮食若干”。回到四川后,立即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军民积极抗战。

“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出川抗战的惨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各界军民在此欢送出川将士,“不成功,便成仁,日寇不除,誓不回川”,广场上人人泪如雨下,挥手告别这些将士。在当时,沦陷地区一步步扩大,国家可征兵的地区越来越小,四川作为大后方,就成了兵源的来源地,近八年时间,四川人民一边勒紧裤腰带,一边支持抗日,共输送约300万青年儿郎赶赴战场,牺牲巨大,占据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共伤亡64万,居全国之首。

“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出川抗战的惨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在当时,全国各界都认为川军装备差,给养差,很多人都是两把枪,一杆破枪和一杆烟枪,被人嘲笑为“吊儿郎当双枪将”,是全国最差的军队。但就是这么一群双枪将,出川后,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经历恶仗无数,牺牲最惨烈。

四川省主席刘湘亲率大军,带兵出征,在抗战前线病发,住进汉口万国医院,自知时日无多,奋笔疾书,留下“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两句遗言,年仅48岁。

“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出川抗战的惨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四川内战中恶名远扬的20军,作为第一支出川抗日的军队,参加过三次长沙会战,曾全歼日军第九独立混成旅山崎大队,参加过淞沪会战,战绩卓越,名列前茅,从参战时的四千余名,到战斗结束,只剩下600余名官兵。

台儿庄战役中,122师,王明章部,弹尽粮绝,全军覆没,师长王明章连同受伤的三百余名将士,自杀成仁。

淞沪战场广德战役,23集团军145师饶国华部,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豫中会战中,与日军穿插分队发生遭遇战,不幸殉国。

“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出川抗战的惨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抗战中的川军,被俘人数最少,据统计,整个抗战中,有两万余人被俘,而中央军在安徽一战中就被俘高达4万人,伤亡比例最高,达到了三分之一。多次担任主力,六名中将牺牲四名,第一次出川的团级干部,400余人全部牺牲。四川主席刘湘牺牲后,川军便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寒冬中还是草鞋单衣,补给也没有,幸得李宗仁求情收留,当时的李宗仁堪称杂牌收容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