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祖”蔡阳大战巅峰时期的关羽,结果如何?

佳宁姐姐说历史


古城,有一个关公计斩蔡阳的传说。当时关羽护送两位嫂嫂离开曹营,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见到古城的三弟张飞,心里非常高兴。然而,张飞却不信任关羽,认为关羽早已投靠汉贼曹操,这一次是来擒拿自己,升官发财的。

无论关羽如何辩解,张飞都不相信,就连两位嫂嫂的话,他也不信。古城城外突然15万曹军,领兵带队的正是曹操手下大将蔡阳,人称“刀祖”,武功高强。这下,张飞更加认为关羽早已背叛大哥刘备,是来擒拿自己的。

张飞亲自在城头敲鼓,要关羽在三通鼓内斩杀蔡阳,证明自己,如果关羽在三通鼓内斩不了蔡阳,就是曹操的走狗。就关公无奈,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迎战蔡阳。

如果换在平时,巅峰时期的关羽斩杀蔡阳,就如同杀颜良一样轻松,然而,此时的关羽,刚刚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送两位嫂嫂,早已人困马乏,没有十足的把握杀蔡阳。关羽勉强和蔡阳大战了几十回合,虽不分胜负,可是已经过了两通鼓的时间,他还是没有斩杀蔡阳。

照这样下去,关羽不可能在最后一通鼓的时间内杀得了曹营的。时间过得飞快,关羽急中生智,便想计斩蔡阳。他于是和蔡阳说道:“咱们两人单挑,你为何要请帮手?”蔡阳一脸疑惑:“我打仗从来不需要帮手。”

关羽向蔡阳背后一指道:“你看看你背后那是何人?”蔡阳于是本能地回头观看,这时关羽乘其不备,快速将蔡阳斩于马下,再现白马斩颜良的风采。关羽为了取信于张飞,违心地骗了张飞,在三通鼓内杀了蔡阳。

以上只是民间关羽计斩“刀祖”蔡阳的一种传说而已,不足为信。在正史上,蔡阳是在攻打汝南时,被刘备所杀,根本没关羽啥事(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即使在三国演义中,蔡阳也不是什么刀祖,只是曹操的一员普通大将。那么,在演义中,蔡阳是怎么死的呢?

演义中,关羽同样也是在给曹操解白马之围和延津之围后,得知大哥刘备的下落,护送两位嫂嫂千里寻兄。

关羽到达古城附近,孙乾向张飞禀告,张飞气呼呼地出城。关羽许久未见张飞,看到张飞出城“迎接”自己,喜不自胜,将青龙偃月刀交给周仓,拍马来见张飞。没想到张飞上来就是一矛,差点刺中关羽。

关羽愣住了,不知道为啥三弟张飞翻脸不认人,对自己下死手。经过询问,关羽这才得知,原来张飞听说自己归顺曹操,成了曹操的走狗,这次是来擒他的。关羽再三解释,张飞还是不相信,认定关羽早已变心了,忘了桃园结义了。

这时,蔡阳带领大军,千里追杀关羽,给他死去的外甥秦琪报仇。张飞却误以为这是关羽带来擒拿自己的军队。他说道,如果关羽能在三通鼓内,斩杀来犯之敌,便相信。此时的关羽,骑着赤兔马,出于巅峰时期,岂会怕蔡阳。他为了自证清白,提刀上马,见了蔡阳,一句话也不说,和他大战起来。张飞还未敲完一通鼓,蔡阳的首级已经落地了。

我们不知道一通鼓的时间有多长,也不知道关羽到底和蔡阳大战了多少回合。此时的关羽,得到吕布的赤兔马,秒杀颜良和文丑两员上将,又过五关斩六将,正处于巅峰时期。因此,关羽能如此轻松斩杀蔡阳,和传说中的关羽计斩蔡阳不一样。

关羽在斩杀蔡阳后,抓住几个蔡阳的小兵,通过询问,这才得知蔡阳原来是奉曹操之命,前去汝南攻打刘辟。然而蔡阳为给外甥秦琪报仇,于是千里追杀关羽。张飞听后,这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冤枉了自己的二哥关羽。他下马赔礼道歉,请求关羽的原谅。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小卒告说:“蔡阳闻将军杀了他外甥,十分愤怒,要来河北与将军交战。丞相不肯,因差他往汝南攻刘辟。不想在这里遇着将军。”关公闻言,教去张飞前告说其事。飞将关公在许都时事细问小卒,小卒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飞方才信。

结语

关羽计斩蔡阳,那只是民间野史,不足为信。在正史上和演义中,关羽都是一个顶天立地,忠君报国的大将。他杀一个小小的蔡阳,还不至于使诈。后世之人称赞关羽为武圣,三国三绝之中的“义绝”,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即使自己战败,也不会使出“下三滥”招数。


魁哥说历史


蔡阳这种弱鸡只是杂鱼级别的人物,和关羽相差甚远,哪有什么资格叫刀祖。

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自视甚高,但是实际上只是弱鸡的人物,这蔡阳就是其中之一。从蔡阳把外甥秦琪托付给夏侯惇以后,夏侯惇都要给几分面子看,他在曹操手下估计有点地位。不过这很可能是靠年纪大混出来的资历,并非他真的很厉害。

但是蔡阳显然没这个自觉,在关羽封金挂印离开许昌,去找刘备时,曹操手下众将张郃、徐晃和关羽交情好,自然不多说话,而其他众将也敬服关羽,没有吭声。只有蔡阳自不量力跳出来,说要带兵去追,结果被曹操叱退。

蔡阳被曹操喝退以后,心里肯定也是有些不服。后来他的外甥秦琪在黄河渡口又被关羽斩杀,蔡阳更是对关羽一肚子怒火,再次向曹操请命去河北战关羽。曹操可能也知道他那两下子不是关羽对手,自然不会让蔡阳去送死,于是派他去汝南攻刘辟,这意思你还是去南边吧,省得去河北遇到关羽被杀了。

可曹操也没想到,关羽在黄河边知道刘备去了汝南,于是自己也南下了。结果蔡阳、关羽在古城相遇。更巧的是蔡阳的大军被张飞认为是关羽带来抓自己的,对着关羽不依不饶。为了表明自己,关羽和张飞约定三通鼓斩杀敌将,就这么蔡阳和关羽对上了。

事实证明三通鼓这个预计还是太宽松了,张飞第一通鼓还没敲完,关羽已经把蔡阳一刀杀了。两人充其量也就打了几个回合,这蔡阳的武艺最多也就是一个杂鱼级别,和他外甥秦琪半斤八两,连于禁都不如。

所以这刀祖蔡阳啥的,不过是现在网上的玩笑而已,别当真。


不沉的经远


还是照例说些闲话。

第一,朋友,要是你碰到这道问答,不妨点进来看看,虽然我写的未必多精彩,但也是费了一番气力。况且点进来对你也没什么损失,反而我会窃喜不已。想来,各位都有成人之美吧。

第二,在头条上经常遇到一些关于三国的问题,也许是一本《三国演义》更为流传深入人心的缘故,致使碰到的问题很多就是基于《三国演义》问出来的。

碰到这种问题大家的态度无外乎就是几种,有的嗤笑并不好好作答;有的踩住历史,直接驳斥;也有的引经据典,却忘记了答题的乐趣;有的......也许是我看得少,反正是很少看到基于《三国演义》的回答。

其实《三国志》位列二十四史之一,属于正史,看过的人已经多如天上繁星点点,并不新鲜了,但我相信对比《三国演义》看过的人数也许用百不存一来形容并不过分。

《三国演义》真的就像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吗?我觉得不是,我想很多人都觉得不是。至于为什么,见仁见智吧。

既然《三国演义》还有属于它价值的,那参照演义里面提出的有些问题就还应该被认真对待、认真回答,哪怕它是跟正史相悖,亦或者它跟正史相比是多么的不合逻辑。



说了一堆废话以后,再回来看看这道问题。这道题是基于《三国演义》提出来的,在演义中,关羽被后世评为三绝中的“义绝”。其中最能体现出其义的莫过于千里走单骑。在这段书里面同时引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撇刀斩蔡阳。

当然在三国演义里面一切都很简单,并没有提到关羽的功夫是跟谁学的,也没提到蔡阳到底是什么人,为何敢一直追曾经温酒斩华雄;白马坡、延津口斩过颜良诛文丑的当时一流武将。

也许是出于对关二爷的崇拜,又也许是夏天里老爷爷喝完酒抱着孙儿在天井当中的大榕树下讲一讲或道听途说,或发明创造的一些英雄故事。

关羽的出身,蔡阳的名头,两强相遇关二爷如何战而胜之的一系列故事,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接下来就是我说说,你听听。

在想当初!

这一想当初,可就真要想当初了。


▲商贾聂壹


在西汉武帝年间,匈奴为患边塞,想汉武帝那么强硬的一个人物都逼得被迫答应匈奴和亲结盟的请求。无端落在大汉百姓身上的似山高如海深的屈辱终于惊动了位心怀家国的有志之士。此人姓聂名壹,家住雁门马邑,以经商为生,聂姓乃当地望族。

聂壹听闻此事,心怀激荡,当即托人找到大将军王恢献策,表示愿以身做饵里应外合围剿匈奴。经过层层上报,聂壹的建议呈现在了汉武帝的桌案上。几番争论之后,汉武帝命王恢等人领军配合实施。

得到朝廷消息后,聂壹只身来到军臣单于帐下开始游说,宣称可斩马邑长吏之头,并让马邑举城投降。军臣单于闻听大喜,开始按照聂壹所言商议筹划,并约定好行事时间。聂壹回汉后过了些时日奉上明为马邑长吏实为罪犯的人头一颗,以示诚意,并提示说时机成熟,兵取马邑已如探囊取物。


▲军臣单于相信聂壹所言,举兵犯马邑


军臣单于闻听大喜,点齐人马举兵犯汉。不料行至中途,军臣单于感到一路之上不见人烟,深感奇怪,遂命先头人马绕道打下座驻军小邑以探虚实。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大汉数万人之中虽然有像聂壹这样舍生忘死的豪杰,也不乏尽有些贪生怕死之辈。被俘尉史为乞活命招供马邑城周围已然伏军三十万,只等军臣单于率大队人马进入包围圈好一举歼灭的战略机密。单于闻听慌忙传令撤退,致使汉军伏设全无用武之地,马邑之谋宣告全面失败。

聂壹谋划未尽成功,心有抑郁,饮恨而终,临终留下遗言,本族后人习文不得忘练武,一身尚武寻机会必须报效国家。

二百余年后,由于种种原因聂氏一族改姓为张,但代代子弟一腔热血丝毫不弱当年先祖。

到了东汉末年,有两个旁支分别出了两个不世出的天才,一个名叫张羽,字长生;另一个叫张辽,字文远。当时张氏一族嫡传中有兄弟三人,长兄名叫张椎,二哥名叫张檐,老三名叫张检。三兄弟里面老大跟老三都是当时武术名家,老二虽然因为体弱不能习武,但所娶夫人却也是将门之后。

族中有意栽培两位少年,本打算让他们分别投到张椎跟张检门下,但考虑到老大张椎年事已高,而且名下已有传人,于是就一并给推荐到了张检门下。但是,事有不偕。张检近年来也收了个弟子,此人姓吕名布,字奉先,也是个少年英豪。张检一见就喜欢的不得了,把他视为自己的关门弟子,正在悉心调教中,分不开身。可是张检明白自己身为张氏中人,平素里享受族中资源,再收徒虽然是不愿意,但也不好拒绝,于是跟大哥张椎商量。

张椎分别见了族中二人后,心中也是喜爱,但奈何自己精力实在是达不到,所以也是头疼不已。一连数日冥思苦想,到底是给二人想出了出路。先说张辽,这孩子身量相对矮小,性情驯良,而且招无定式,所以修书给了老二张檐,求他夫人代为调教。


▲本来要找少年关羽的,但最后还是选了这张图,实在是觉得二爷威武霸气帅


而张羽,身材高大,自幼因为家贫,所以在练武之余也帮着做些家务。有一天武术大家童渊路过讨水喝,正看见张羽在院中劈柴。小小孩童,力有不逮,童渊不禁心生怜惜。于是就指点了一套养力的功法给张羽,并让他每日高举竹竿打击树枝。张羽得此功法,每日苦练。平时里用竹竿劈树枝充作柴火,到了时节又用竹竿打枣去贩卖,贴补家用。

日复一日的重复,这一简单动作在张羽手中渐渐从量变成为了质变,也许他本人并没有觉得什么,但在张椎这等大高手眼里这一动作几乎就是完美无缺的刀法劈斩,并且已经接近“刀即是我,我即是刀”的合一地步。

张椎实在舍不得张羽这根好苗子,但张氏一族十八般兵刃独独不擅长刀,要是用棍也无不可,但终究是失了霸道,对不起十多年的苦练。最后数年不曾离家半步的张椎带着张羽离开张家庄,一路东进去冀州找多年不见的好友蔡儁。

蔡家也是响当当的武术世家,十八般兵刃独擅用刀,被练武之人奉为“盖世刀宗”,历代掌刀之人更被尊为刀祖。但蔡家有个规矩,一身绝学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也就是当年张椎对蔡儁有救命之恩,故此才打算舍了老脸去为后辈求个前程。

说到底还是张羽的无心之刀过于惊艳,蔡儁一见就知道这个少年将来必是能将自家刀法发扬光大的人物,所以要把张羽拒之门外心中也是不舍,再者救命之恩不报答道义上不能不报,否则会被天下人耻笑,蔡氏一族再无法立足于江湖之上。

经过几天的天人交战,蔡儁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张羽拜他做义父,虽然并不用改名换姓。但从家规来讲就能传刀了。

张羽得逢名师,如虎添翼,苦练不辍,刀法精进一日千里。徒弟喜欢学,师傅愿意教,不知不觉中传到了蔡家刀法绝学《春秋八十一斩》上。


▲实在是找不到春秋刀法的图了,弄个别的来应应景,要是侵权请告知


春秋刀法,天下闻名。想当年秦穆公发出邀请十八路诸侯临潼斗宝,有一人率三千兵卒,胯下马掌中刀阻挡诸侯去路。这人使的就是春秋刀法。后来刀法辗转流传到了楚国,被項家所得,列为镇族之宝。等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以后,这套刀法算是失传了。但开汉的几员名将都是嗜武之人,以樊哙为首回忆项羽所用一招一式,加上各自的理解,历经五年,最后终于半复原半创招的让春秋刀法重现天下。

有人密报高祖刘邦说樊哙与吕雉合谋意欲篡位,高祖命陈平和周勃去取樊哙首级。两人素来跟樊哙关系交好,本身又怕卷入未来的是非中去,于是暗自命人去提前报信。樊哙得到消息,吉凶未卜之下,命一子携家眷百人带三件重宝逃生。这三件重宝其中一件是昔年霸王临阵百战百胜时用的宝刀,还有一件就是《春秋刀谱》,最后一件是刘邦赏赐的无双战甲。这些人带着三宝一路逃往到了蔡县才算安顿下来。虽然不久后得到消息说樊哙平安无事,但这一支始终没再回去,他们算是安家在了蔡县,而且以地为姓,都改了蔡姓。

春秋刀法,是姹紫嫣红,是寒风瑟瑟。张羽的确是练刀的天才,再加上后天苦练,不出三年就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蔡儁得此佳徒,老怀大慰,但始终碍于家规不传八十一斩的最后一招。张羽本身也是个心存厚道的人,心中明白老师加义父的难处,也就根本不提最后一刀的事,只是一门心思钻研前八十刀。

时光如轮,滚滚前行,一转眼已经是张羽呆在蔡家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的上元节,张羽在几个师兄师弟的撺掇下一同去街上游玩。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人争吵,张羽几人也上前去看热闹。

走近了一看张羽就暗自皱眉。为什么呢?只因他看到一群人正围住一人吵闹。被围之人是个外乡人,而围他的则是袁家的人。当然这个袁家只是汝南袁氏的分家,但势力在本地也是非同小可,平日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张羽一见就心中不快,再仔细打听打听,原来那个外乡人流落本地,钱财被偷,只好变卖家传玉佩打算换点路费。要说玉佩的确不错,水肿通透,晶莹欲滴,很是难得。袁家少爷一见就喜欢上了,两厢一谈价格,相差甚远。袁家众人吵吵闹闹拿了就走,只扔给卖玉的一文钱。卖玉的当然不干,追上去讨要。袁家少爷心生厌烦,故意把玉扔在地上,摔成两半。卖玉的上前理论,却反被袁家众人围在当中。

听明白了前因后果,张羽顿起打抱不平之心。张羽分众人,走上近前,展开拳脚一通乱打。袁家少爷躲闪不及,被张羽揪住饱吃了一顿拳脚。众师兄弟害怕出事,赶紧上去把二人分开,死活拖走张羽,这才算是告一段落。

没想到当天晚上袁家少爷内伤发作,吐血而亡。袁家当然不干了,直接上报官府,要求拿张羽抵命。官府当即下火票去蔡府缉拿张羽归案。

到了蔡家一说是怎么回事,蔡儁这边想法拖住官差,暗让管家蔡福去给张羽报信。张羽闻听不敢多呆,仓促间收拾了个包裹,牵着马出后门逃走。蔡福害怕给蔡家惹事,没敢呆,带着平日里的继续也走了。

后来蔡福辗转到了镇国寺,蒙高僧点化,看破红尘,法名普净,从此与青灯古卷相伴。

再说官差没拿到张羽,只好回去交差。袁府逼迫县官再次下令,命蔡儁亲自去拿张羽,不然严惩不贷。

蔡儁没奈何,只好骑上宝马雪上飞,手提宝刀九凤朝阳,单人去追张羽。出了青龙关,正看到张羽前行。蔡儁拍马赶上,也不答话摆刀便剁。张羽起初左躲右闪不敢还手,刷刷刷几刀下来,张羽见义父手下并没有留情,一时火起,摆刀相还。

两人马打盘旋,转眼间交战了二十几个回合。张羽总归是年轻力盛,逐渐的占了上风。突然蔡儁刀法一变,来如风驰电掣,收如江海凝波。张羽不识来路,被一刀抢进中路。眼看宝刀到了颈前,森森寒气让张羽的汗毛都不知不觉立了起来,谁知蔡儁刀路一转,由扫改拍,啪的一下正拍在张羽肩膀处,一下就把他给打落马下。

“刚才那一刀就是春秋八十一斩的最后一招,我不能传你,只能临阵对招时让你见识见识,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蔡儁对着倒在地上的张羽道:“孩子,我这里保不了你了,你赶紧逃命去吧,只是你的名字今后需要改改了。”

张羽趴地磕头,一谢老师恩义,二请义父赐名。



蔡儁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名字可起,一回头看见了青龙关,灵机一动指着城关道:“你就以关为名,改叫关羽吧,字也别是长生了......这几日咱这地方蓝天白云的甚是清朗,从今以后你就表字云长吧。”

张羽再次拜谢。蔡儁连着催促义子快走。张羽含泪上马,走了没有几步,又被蔡儁喊住,直听到:“羽儿,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等小辈儿成长起来你只怕已经名动八表了,等闲的也奈何不了你......怕只怕就在你碰到你这一代的高手。不过好在最后一招只有蔡家人才能学,而我到目前为止也只传了你从没见过面的大师兄蔡阳......所以你要不碰到他,天下都可去得......”

张羽闻听大惊,赶忙问蔡儁如何是好。蔡儁沉默许久方缓缓道:“我儿蔡阳性情急躁,当年练这一招沉不下心,为这个没少挨打。久而久之,他成了个习惯,只要用这招就会往左不自觉的让个半身,应该是习惯的躲着我的责打,但却成为他弥补不上的破绽......羽儿,你要是能抓住这点机会,非但性命无虞,还能反败为胜......只是我儿性命就要交在你手了。”

张羽赶忙下马,跪倒发誓:“我若以此坏师兄性命,将来必尸首异处,死于非命。”

蔡儁点头,长叹道:“但愿将来你们不会兵戎相见吧。”



言尽于此,父子俩再无话说,各自拨马而走。从此以后张羽正式改名叫关羽,字云长。

关羽回家接了老娘,又得张辽相助逃出雁门,一路跑到河东解良才算停下来,从此隐居不出,晚上看《春秋》,白天钻研刀法,一直到老母去世后才开始云游四方,最后在涿州碰到了刘备跟张飞,这才桃园结义,开始了武圣之路。

再说蔡儁两手空空的回衙门自首,县官大怒,命人当场打了四十板子,然后打入大牢。蔡家得讯后四处打点,但袁家始终咬住不放,因此蔡儁不得脱身。一晃过了大半年,在外从军的蔡阳回家探亲,见老父身陷囹圄,二回不说提着刀独闯袁家,声称要把袁家上下杀个鸡犬不留。

真应了一句话: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见蔡阳架势,这回轮到袁家慌了,于是袁家又开始托人讲和。一轮谈下来,蔡儁从牢里回了家,两家子的事就此打住。

可是老蔡儁原本就年事已高,在牢中又是受尽折磨,回家后一直卧床不起,没两个月撒手人寰。临死前,老人把九凤朝阳刀正式传给了儿子蔡阳,并叮嘱一切不管张羽的事,不要去报仇。

蔡儁死后,蔡阳正式成了盖世刀宗的掌门,同时也继承了刀祖之位。但他没有去听老父所言,念念不忘要找张羽寻仇。

两个人再次碰上的时候关羽已经有了名将之姿。蔡阳几次打算去寻仇都被人劝下,却不想已然惊动了曹操。曹操了解整件事经过后,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派蔡阳领军去官渡一带镇守,防备袁绍。

没奈何,蔡阳把军中当值的外甥秦琪托付给了夏侯惇,然后挟恨而走。


没过多久,关羽得到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千里投奔。一路上过东岭关斩了孔秀;过洛阳城斩了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斩了卞喜;过荣阳斩了王植,最后在黄河渡口又斩了秦琪。夏侯惇觉得自己负了朋友所托,于是追上来跟关羽拼命,但被曹操令下分开。回营后,夏侯惇当即修书给蔡阳请罪,说明非是自己不给报仇,实在是丞相将令难违,并在信中许诺,如蔡阳亲来报仇,丞相怪罪下来,必联名军中大将保之。

蔡阳接到信,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当即点起骑兵一路追赶关羽。等追到时,恰好关羽来到古城前。张飞已然把嫂夫人接入城中,正要放关羽进城,抬头看到身后烟尘,疑窦顿生,只道是关羽引兵来攻打古城。关羽百般辩解,终是无效,最后只得答应张飞刀斩来将以明心志。

等回马阻住追兵,关羽也傻了眼。毕竟赶来的是他义父兼老师的长子,无论如何都不能下手。两人照面,实指望能劝退师兄蔡阳,怎奈对方血灌瞳仁,不取关羽首级誓不罢休。两个人刀来刀往打在一处,关羽边打边劝,渐渐落了下风。

城上张飞暴叫:“关羽匹夫,我现助你战鼓三通,若鼓停之时你若再斩不了曹将,则必是投了曹贼无疑,你家三爷当亲提人马取你狗命!”

言罢,城楼上鼓声雷动。

一通鼓,关羽打起精神,奋起还击,二人打得是棋逢对手。

二通鼓,蔡阳到底要大上关羽许多,又快马奔驰致使有些体力不支,渐渐落在下风,但关羽若要取胜仍势必登天。

三通鼓响,声震寰宇,四周呼喊直如天塌地陷。关羽刀法加紧,八十招刀法使开,春有百花盛开,秋有万物萧疏,但刀中不含丝毫杀气,从本心还是打算让蔡阳知难而退。这时蔡阳也打发了性子,哪里还有退兵二字?“呔!”吐气发声,身打千斤坠压在马上。蔡阳胯下宝马通灵,知道主人意思,四蹄较劲上顶撑住主人身形。蔡阳人借马力,一晃双膀叫起千钧之力,春秋八十一斩的最后一招陡然使出。

这一刀既有春雾迷蒙,又有秋风瑟瑟。

这一刀既有春意盎然,又有秋意萧索。

这一刀既有春花娇人,又有四方枯败。

这一刀名为春生秋杀!



昔日关羽曾经见过此招,数年来不断研究,自问可以洞彻虚实,抢得生机。却不料此招一出,大出所料。不是关羽刀法未至纯青无法找到破绽,实在是因为蔡阳这几年为报父仇苦练刀法,把这一招原本是九虚一实的改为了三虚一实;原本用在守势的三成气力,降到了一成。这样虽然缺了绵延后招,但多了一刀毙敌的勇烈。

关羽被刀法所缠走脱不得,挡又不知道要如何去挡,心中不由生出死意,耳边却有不断疾呼:“他的破绽在右肋.....他的破绽在右肋......他的破绽在右肋......”

唰!

关羽迷迷茫茫的一刀挥出,天地间骤然一片寂静。

天下武功,以拙胜巧,大拙返璞,一刀足矣!

关羽的这一刀终于到了人刀两忘的无双之境。

蔡阳斜肩带背斩成两段,半截尸身落于马下。坐下宝马一见主人身死,不禁唏律律悲鸣,绕半截尸身三圈后暴起跃入护城河中,溺水而亡。

城上张飞一见斩了蔡阳,知道是误会关羽,急忙开城门亲自相迎,跪下磕头认错。关羽跳下马,捻须长叹,不胜唏嘘。

这段就是古城下关羽撇刀斩蔡阳的故事,雅贼文抄多谢观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