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兒郎當雙槍將」的川軍出川抗戰的慘烈程度居全國之首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四川省主席劉湘立即通電全國,請纓抗日。早在兩年前,蔣介石就派主力進入四川,企圖吃掉劉湘,兩人你來我往對抗兩年之後,劉湘於七七事變第二天通電全國抗日。蔣介石給劉湘下了一道“軍隊國家化”的命令,劉湘為表抗日決心,執行了這道命令,剛出川的川軍就被蔣介石分散,從此時開始,川軍的身影便分佈在全國各個地方,他們不計前嫌,以國家安危為重,面對死亡,面不改色,為抗戰勝利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吊兒郎當雙槍將”的川軍出川抗戰的慘烈程度居全國之首

1937年8月7日,劉湘趕赴南京參加會議,一些主戰和主和派猶豫不決,劉湘在會上表明:“四川可出兵三十萬,兵源供給壯丁500萬,糧食若干”。回到四川后,立即發表《告川康軍民書》,號召軍民積極抗戰。

“吊兒郎當雙槍將”的川軍出川抗戰的慘烈程度居全國之首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園,人山人海,戰旗飄揚,四川各界軍民在此歡送出川將士,“不成功,便成仁,日寇不除,誓不回川”,廣場上人人淚如雨下,揮手告別這些將士。在當時,淪陷地區一步步擴大,國家可徵兵的地區越來越小,四川作為大後方,就成了兵源的來源地,近八年時間,四川人民一邊勒緊褲腰帶,一邊支持抗日,共輸送約300萬青年兒郎趕赴戰場,犧牲巨大,佔據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五分之一,共傷亡64萬,居全國之首。

“吊兒郎當雙槍將”的川軍出川抗戰的慘烈程度居全國之首

在當時,全國各界都認為川軍裝備差,給養差,很多人都是兩把槍,一杆破槍和一杆煙槍,被人嘲笑為“吊兒郎當雙槍將”,是全國最差的軍隊。但就是這麼一群雙槍將,出川后,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經歷惡仗無數,犧牲最慘烈。

四川省主席劉湘親率大軍,帶兵出征,在抗戰前線病發,住進漢口萬國醫院,自知時日無多,奮筆疾書,留下“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兩句遺言,年僅48歲。

“吊兒郎當雙槍將”的川軍出川抗戰的慘烈程度居全國之首

四川內戰中惡名遠揚的20軍,作為第一支出川抗日的軍隊,參加過三次長沙會戰,曾全殲日軍第九獨立混成旅山崎大隊,參加過淞滬會戰,戰績卓越,名列前茅,從參戰時的四千餘名,到戰鬥結束,只剩下600餘名官兵。

臺兒莊戰役中,122師,王明章部,彈盡糧絕,全軍覆沒,師長王明章連同受傷的三百餘名將士,自殺成仁。

淞滬戰場廣德戰役,23集團軍145師饒國華部,彈盡糧絕,全軍覆沒。

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豫中會戰中,與日軍穿插分隊發生遭遇戰,不幸殉國。

“吊兒郎當雙槍將”的川軍出川抗戰的慘烈程度居全國之首

抗戰中的川軍,被俘人數最少,據統計,整個抗戰中,有兩萬餘人被俘,而中央軍在安徽一戰中就被俘高達4萬人,傷亡比例最高,達到了三分之一。多次擔任主力,六名中將犧牲四名,第一次出川的團級幹部,400餘人全部犧牲。四川主席劉湘犧牲後,川軍便成了沒爹沒媽的孩子,寒冬中還是草鞋單衣,補給也沒有,幸得李宗仁求情收留,當時的李宗仁堪稱雜牌收容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