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如今,房租壓力是餐飲業三高成本中最不可控的部分,甚至有老闆表示“房租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死”。而寫字樓的成本比街邊和Shopping Mall(超大購物中心)能少三分之二,有些餐飲店開始轉戰寫字樓,但這裡面也面臨著許多經營者沒有看透的問題。

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在寫字樓區,開餐飲店,首先面對的第一難題是租金,寫字樓區的租金可是一筆不少的費用,特別是對於一樓門面。此外門店轉讓費也是高的離譜。

火鍋在餐飲行業的准入門檻低,是公認的。拿火鍋與川菜比較,川菜需要不同的食材、調料、火候、製作工序,這就意味著廚師必須精熟於廚藝。而火鍋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只需要掌握底料、蘸料、湯料的配方。

一、“火鍋上樓”成為私房火鍋模式的改變

私房火鍋這種模式,覺得眼前一亮,更加能夠吸引人,更加有人情味。私人訂製,照顧客人的定製需求。營造一種私房館子溫馨感覺,不僅節省了裝修成本,而且讓顧客有一種在家裡吃飯的感覺。”

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二、形式不同如何引流

將火鍋店開在寫字樓裡,跟其它火鍋完全不同,但是還要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引流?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

1.像很多重慶的火鍋店喜歡找本地生活的一些美食節目,去做推廣,非廣告形式,但是很難去實際量化效果……

2.做KOL的導流,也是一類方式,找幾個美食生活類公眾號去做軟文,會在短期類帶來比較大的流量,開業前期完全就麼有人,後來做了幾次這樣的推廣,瞬間爆滿,當然後來也回落了,但是長期來看,餐廳的導流一定要有好的口味基礎,同時餐廳的接待能力和服務管理能力,必須匹配這些客流量,要不然也是白搭。

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3.在大眾點評、美團等APP上,進行流量的購買,也就相當於廣告位吧,不同的廣告位每天的價格不同;

4.再簡單一點的獲取流量的方式,就是用戶發朋友圈好評,然後商家送餐品、飲料之類的,當然了現在這麼做的已經不多了,同樣是一個道理,無法把控。

三、提升顧客體驗(儀式感)

有的火鍋店,在上菜熱鍋的間隙,老闆或者店長就會跟客人進行交流講菜品講發酵製作流程,甚至只要一桌客人裡,有一個新面孔,就要講這個故事,不僅讓顧客有一種儀式感,同時還增加了和顧客的互動,加深了顧客的印象,提升顧客的體驗感。

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美食大廈”佔據市區人氣商圈

無法與沿街店一樣搭設醒目店招、“路盲”的顧客首次登門難免得“問路”、去寫字樓就餐“無街可逛”只能直奔主題、碰上排隊高峰只有枯等……然而,這些“小事”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算難題。

相較於街邊店,包括火鍋在內的餐飲“樓中店”理論上更為優惠的年租金,配套的停車位等公共設施,還是吸引餐飲商家極力想進軍寫字樓的一大主因。

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樓店”模式為餐飲業提供新選擇

不僅在北上廣等城市,特別是在山城重慶,餐館“上樓”已成為一種趨勢。與Shopping Mall一樣,高端寫字樓的品牌溢價,這些往往是那些‘社區店’與‘沿街店’所不能提供的。

有餐飲業躋身寫字樓、CBD,不光看中每日居高不下的人流量,更是相中了入駐的大牌企業的整體檔次。這就不難理解,有些餐飲企業以“出沒”在國際知名500強、外資企業等寫字樓附近,作為餐廳“擇址”的一大標準。

火鍋店扎推寫字樓,“樓中店”模式你看好嗎?

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論是進駐Shopping Mall還是進軍寫字樓,都為餐飲業提供新的選擇。但選擇的關鍵還是,餐飲企業能否正確定位,做出來的菜品有無新意,價格是否公道。“說到底,去哪兒吃飯最終還是需要消費者用腳投票。”

注:本文由火鍋天下綜合編輯,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稿件轉載需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