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虎斗:中科大与国科大

(一)

“吓死宝宝了,”独孤清朝藤椅上一躺,说道:“科学院这是摆明了要跟我们掰腕子嘛。”

“国家科技大学。。。幸好部里有人,真让科学院得了这个名头,恐怕以后咱俩都得靠边站洛。”东方北笑道。

“不管怎么说,这一关咱们算是过了,要不咱俩小酌几杯,庆祝一下,北兄意下如何?”

“好说。最近新开了一家饭店,叫紫光阁,调得一手好滋味,咱俩今儿且去试试?”

说着,独孤清和东方北相携而去,没走几步,两人忽然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哈哈,这也能算个校名?”

“不知肥科现在是何感想?”

龙争虎斗:中科大与国科大

(二)

北京,玉泉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门处,一青年伫立。

国字脸,板寸头,中等身材,手提富光杯,脚踩人字拖,斜跨青色双肩包,面有风尘之色,看上去是远道而来。

“要进校先登记,”保安见他一直站在门口,只管盯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匾额看,问道:“姓名?身份证出示下。”

“南七技校。这是我的身份证。”

“进去吧,涨涨见识也好,这里面全是大科学家~”

“谢谢啦~”

进入国科大校园,一步步行来,一眼眼看去,不禁觉得天旋地转,百感交集,忍不住扑簌簌流下泪来。

“如果把我们的学校比喻为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图画吧!”

这是郭沫若的声音。

1958 年,这里原本是中央党校二部的地址,对于即将创建的大学来说,确实是一张白纸。

60 年过去了,如郭沫若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所讲,这张白纸上终于画出了中国高校界里最美丽的图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这里诞生。

但在1970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合肥,在合肥南七里二次创业,自称南七技校。

此刻,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虽然校园已经大变样,但依稀仿佛还能看到一些旧时的影子,耳畔还莫名回响老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老校长呀,如你所愿,这张白纸上画出了最美丽的图画,但故乡变异乡,怎不令人怆然涕下。

龙争虎斗:中科大与国科大

(三)

“大哥?”

南七技校一回头,喊他的正是国科大。

“大哥!真是你呀!”国科大一怔,颇为意外,说道:“没想到您今天会来~”

“不欢迎么?”

“哪里哪里,怪兄弟礼数不周,原该我去合肥看望大哥的,怎敢劳大哥跑这么一趟。”

“大家都是学理工科的,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这次来,是想要你一句话。”

国科大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的,说道:“大哥请讲~”

“人们常说,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中科大目光如炬,盯着国科大,问道:“你是怎么看的?”

龙争虎斗:中科大与国科大

国科大略一沉吟,知道中科大的意思,答道:

“记得 58 年建校,郭沫若先生亲自为我们谱写了校歌歌词,开头第一句便是: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想来大哥说的东风,便是校歌歌词里的东风,校歌里只有东风,没有西风,我想,科学院是咱们共同的家,家里也只有东风,没有西风,又何来谁压倒谁呢?”

“好~这般见识,是我的亲弟弟!”中科大朗声道,“那我以兄长的身份再问你一句,什么风才称得上东风?”

“勤奋学习的校风,严谨求是的学风,科技报国的作风,这些都是家里的东风。”

中科大闻言欣喜,喟叹道:

“芝兰玉树,生我庭阶耳!”

言罢,飘然而去,却从怀中取出一页纸,信手抛出,那纸平平稳稳飞向国科大。

国科大不敢大意,伸手去接,甫一接触,竟被震得手臂酸麻,胸中气血翻涌。

“大哥在试我功夫来着,”国科大暗忖道,“好内力,难怪这么多年,大哥能在合肥创下偌大的家业。”

国科大接过那一页纸,页首写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页尾还有一行小字,题道:

“闻弟初招本科生,愚兄无以为贺,特送上本科生培养方案,以资参考。本科生者,一校之本也,宜好生培养,使其有所树立,万勿轻视之。”

(四)

“北兄,依您之见,国科大有可能再现中科大北京时期的辉煌吗?”独孤清和东风北在酒馆已经熏熏然。

“不好说,”东方北端着酒杯,若有所思,说道: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会不会有一天,国科大和中科大突然要合并,组建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龙争虎斗:中科大与国科大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