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彩電大王,市值超千億行業第一,如今業績暴跌深陷泥潭

長虹創始於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80年代因獲“彩電大王”殊榮而聲名遠播。

在很多人的記憶裡,長虹是家裡的第一臺電視機。彼時,四川長虹扛起了中國本土彩電崛起的大旗,甚至被稱為“中國的松下”,不管是普通用戶到資本市場對這個國產家電品牌寄予了很多期待。

曾經的彩電大王,市值超千億行業第一,如今業績暴跌深陷泥潭

此後,長虹歷經多次轉型,從風光無限到陷入困境,似乎只在一夜之間。

2017年年報顯示近800億元的營收只取得了3.56億元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超過35%。二十多年前與長虹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家電公司眾多,甚至長虹的起點還遠高過其他公司,如今卻被同行遠遠甩下。

20年前,風華正茂的長虹一度是國內彩電市場的絕對霸主,1997年長虹彩電市場佔有率高達35%。“當年每賣三臺彩電,就有一臺是長虹。”資深彩電行業人士回憶。直至2009年,長虹彩電保持了20年的銷量冠軍。

“長虹品牌已經老了,品牌力弱。年輕人在選擇電器的時候,會選擇更年輕化的品牌。”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提起長虹彩電時一聲嘆息。他表示,現在的長虹彩電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已經是數到了第四、第五,並非龍頭。

據2017年年報,當年新納入合併範圍子(孫)公司13家,虧損的8家;其中非全資子公司合計淨虧損865萬元。在2017年財報中四川長虹將自己描述為“一家集綜合家電、IT 數碼、部品材料、精益製造服務、新能源等業務為一體的全球化科技企業”。

這樣的描述,也使得這家公司看上去就像是多元產品的雜燴,投資者無從得知四川長虹未來到底能提供什麼樣的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四川長虹還在電池、機頂盒、運輸、房地產、通訊和系統工程等業務領域挑戰行業對手。但是這些行業類別跨度極大,每個行業都本身存在不少行業巨頭。長虹均半路出家,涉足其中,至今未折騰出太大水花。

反觀同行業的競爭者,夏普、索尼、三星、松下等外資產品,在技術、供應鏈及品牌上早已領先多個身為,而國內競爭者諸如樂視、TCL等則大舉佈局內容生態鏈,加深行業合作,試圖彎道超車。

在多元化發展之路上還未看到曙光的四川長虹,似乎憋著勁一定要闖出個名堂。在2018年,公司依然表示要“加速培育新增長極”。

這些新的增長極包括家用機器人、電動汽車壓縮機、汽車空調等業務;佈局智慧農業、智能水錶、智能停車、設備定位;鋰電業,關注三元材料領域的佈局機會;汽配業務等等。

一路走來,昔日國產黑電一方霸主,如今身上彩電的標籤已日漸模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