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中央財經頻道著名主持人依舊念念不忘家鄉味道,老濰縣肉火燒成為兒時記憶,時刻縈繞鼻尖,成為最美記憶中最絢爛的時光,偉大的濰坊人民,難忘的濰坊肉火燒味道。

濰坊肉火燒

風靡整個飲食界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濰坊的火燒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資治通鑑》中記載東漢人趙歧流落北海(即濰坊)以賣餅為生。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較早經營燒餅的例子。可見那時濰坊地區的燒餅已經作為商品流向了社會。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擔任濰縣知縣,恰逢濰縣連年受災歉收,他勤政廉政,開倉放糧,帶領老百姓積極抗災,百姓的生活逐漸回到正軌。市場恢復繁榮景象,各種濰縣地方小吃出現,火燒也在這時候出現.。那時候火燒相對很簡單,有大批的農民利用農閒做燒餅進城叫賣,他們用木槓子來壓面,把面和得非常硬,人們叫它"鄉火燒"、"槓子頭"。隨著時代的發展,城裡人的要求高了,火燒鋪子建在了城內,火燒的品種一天天多起來,砍火燒、梭火燒、瓤子火燒、芝麻火燒等等。

清末民初,肉食也被巧妙的融合到火燒當中,肉火燒應運而生。當時的名字叫花椒肉火燒,發展到三鮮肉火燒是近代的事情,因為人們的生活在大步的提高,小吃的質量也隨之與時俱進。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傳統的肉火燒,用炭火爐烤制而成。傳統火爐外形是個圓桶狀,上層是純粹的圓形平鍋,下層是烤板,箱壁使用家鄉的泥土做成,透著濃濃的家鄉氣息,烤板中間是個圓形的炭火爐,裡面鋪滿大小均勻的煤炭,外圍是個環狀的平鍋,在炭火的溫潤下,肉火燒往外滋滋冒著油,濃濃的肉香透出烤爐,引得食客胃口大開。

隨著需求的增加,傳統的炭火爐被當下的節能火爐和電烤爐所替代,而火燒的餡也是多種多樣,有白菜肉,芹菜肉,青椒土豆,茄子,菠菜,豆腐等等多種火燒餡,滿足了食客們不同的口味需求。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火燒鋪一般都是臨街而建,一個師傅負責和麵揉穄子,面特別的滑軟,肉用是三肥七瘦的精肉,穄子加肉餡,用手拍成餅型,軟軟的火燒用手託著放到爐子上層鐵板內,雙面煎至起硬皮,用叉子放到下層用炭烘烤,負責看爐的師傅,不時的翻看火燒的成色,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翻烤,豬肉裡的肥油滋潤到了蔥花、雞蛋糕、海米剁成的泥餡料裡面,香味就在空氣中彌散開來。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濰坊肉火燒在濰坊具有難以動搖的地位。每天早晨,無論哪個火燒鋪子前面,都排著長長的隊伍。肉火燒一般是搭配鹹粘粥或者豆腐腦吃的,一般鋪子裡賣的鹹粘粥是那種用麵粉和玉米粉熬成的稠稠的粥,上面浮著幾片綠色的菜絲,喝一口,鹹中帶香。如果不小心把肉火燒的油滴進粥裡,那味道就更上了一層樓了。豆腐腦裡撒幾滴香油,幾朵韭菜花,還有味精少許,清香滑膩美味爽口。也有甜豆腐腦,就是什麼東西也不加,只是在豆腐腦裡面加白糖。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然而,買了肉火燒回家獨自品嚐。先取大紅腸一根,切成丁或者塊,再將三棵菠菜切碎成段,準備麵粉少許。爆香八角、花椒,放蔥花絲,放大紅腸翻炒兩下,倒入高湯。開鍋,放麵粉糊,再開鍋,菠菜段撒入,再撒雞蛋成花,關火,放鹽。一碗美味鹹粘粥配上一個唇齒留香的肉火燒就大功告成了。

央視著名主持人對濰坊肉火燒念念不忘,有圖有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