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生態建設爲全域旅遊 增添新活力

漳縣生態建設為全域旅遊 增添新活力

通訊員 周詩苑

盛夏的武陽大地,綠樹成蔭,鳥語蟬鳴,處處顯露著蔚然的生機。日前,筆者途徑文殪公路生態走廊建設項目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忙碌地平整土地、種植草坪,道路兩旁的古柳、雲杉、油松等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這是漳縣堅持“規劃見綠、見縫插綠、提質優綠、協力植綠”,著力打造“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生態城市,斥資660萬元建設縣城生態廊道,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取得的成效。

漳縣貴清山植物園負責人王偉強告訴筆者,公司在建設過程中,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經過規劃論證,最終精挑細選確定了35個樹種,涵蓋了四季常綠、三季開花的樹種,還有一些名貴植物,而且所栽樹種主要來源於貴清山植物園基地的苗木,解決了長途運輸和種植問題,生態走廊的建設為漳縣的生態立縣、旅遊活縣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們在城區路段,選擇栽植了常綠的雪松、白皮松,還有一些常綠植物的高低搭配,喬木類花灌木我們選擇了碧桃,也是這個核心地段的花卉品種,並搭配了梅花、海棠,保證了每年的春天,是一個鮮花燦爛,多姿多彩的環境。”漳縣貴清山植物園負責人王偉強說。

據悉,漳縣縣城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全長約700米,計劃年內完成建設任務。目前,已完成以汙水處理廠為核心的碧桃園綠化,栽植大小規格碧桃18種600多棵。同時,栽植古柳、雲杉、油松等鄉土樹種和貼梗海棠等植物品種35個約14萬株,綠化面積20000多平方米,外運垃圾7000多立方米,外購種植土13000多立方米,建成彩色透水混凝土路徑810米。

近年來,漳縣在尊重自然、充分發揮道路景觀功能等原則的基礎上,改造提升縣城濱河路兩側綠化帶,以豐富的景觀效果、多樣的綠地形式和多變的季相色彩,形成優美的綠色生態廊道,全力打造森林城市。同時,漳縣13個鄉鎮以自選道路“多點多脈絡”做串聯及延續,形成整體流暢的綠色格局。項目建成後,既促進了當地民俗文化的傳播,又豐富了群眾的娛樂生活,加快了漳縣美麗鄉村和森林城市建設進程,為該縣全域旅遊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