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兒科醫生「荒」,孩子看病難,爲什麼?

自2016年1月1日起執行二胎政策開始,中國新生兒急劇增加。這樣一大波新生兒童,誰來給其看病呢,未來或許會成為更難的問題。數據顯示,兒童專科醫院僅有68家,佔全國醫療機構的0.42%;兒科床位25.8萬張,佔全國醫院床位數的6.4%,然而兒科醫生更是少到可憐,幾乎形成了醫生兒童1:1000的比例趨勢,這樣一來,不僅加劇了醫生的工作量,導致工作質量不能萬全保障,就會形成醫患關係的惡化,以及孩子看病難。

國內兒科醫生“荒”,孩子看病難,為什麼?

據小編了解到,成都華西婦女兒童醫院,每天急症兒科一個診室,就有上千人在排隊就醫,輸液室每天都流動著上千人,如此可見,不僅兒科醫生缺乏,兒童醫療設施也很匱乏。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一顯現發生的呢?兒科醫生為何會如此匱乏,如此供不應求的呢?今天小編總結了2條原因:

1、壓力大、收入低、高風險是兒科醫生業內普遍認知。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相信大部分的醫學朋友們都很熟悉這句話,然而社會現象也是學兒科,面對的就是一個小孩,一群大人,醫患糾紛多,風險高,對於有的科室"大處方大檢查",收益多,但是兒科輔助檢查少,用藥要謹慎,收益也少。

2、醫學教育設置匱乏。

但是在兒科醫生匱乏的原因上,駕馭部門也是做了推動作用的,從1998年起,教育部為了拓寬專業面,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於1999年起停止招生,目前,本科階段並沒有專門的兒科專業,到研究生階段才細分兒科等專業,報名者寥寥無幾。培養機制長期缺失,近15年裡,全國兒科醫生僅增加了5000人。今年7月,國家衛計委甚至使出在醫學資格考試中加分的辦法緩解兒科和急診人手緊缺,被業內質疑是變相降低門檻的"歧視政策"。

文/中公四川衛生人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