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儿科医生“荒”,孩子看病难,为什么?

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二胎政策开始,中国新生儿急剧增加。这样一大波新生儿童,谁来给其看病呢,未来或许会成为更难的问题。数据显示,儿童专科医院仅有68家,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42%;儿科床位25.8万张,占全国医院床位数的6.4%,然而儿科医生更是少到可怜,几乎形成了医生儿童1:1000的比例趋势,这样一来,不仅加剧了医生的工作量,导致工作质量不能万全保障,就会形成医患关系的恶化,以及孩子看病难。

国内儿科医生“荒”,孩子看病难,为什么?

据小编了解到,成都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每天急症儿科一个诊室,就有上千人在排队就医,输液室每天都流动着上千人,如此可见,不仅儿科医生缺乏,儿童医疗设施也很匮乏。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显现发生的呢?儿科医生为何会如此匮乏,如此供不应求的呢?今天小编总结了2条原因:

1、压力大、收入低、高风险是儿科医生业内普遍认知。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相信大部分的医学朋友们都很熟悉这句话,然而社会现象也是学儿科,面对的就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医患纠纷多,风险高,对于有的科室"大处方大检查",收益多,但是儿科辅助检查少,用药要谨慎,收益也少。

2、医学教育设置匮乏。

但是在儿科医生匮乏的原因上,驾驭部门也是做了推动作用的,从1998年起,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目前,本科阶段并没有专门的儿科专业,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等专业,报名者寥寥无几。培养机制长期缺失,近15年里,全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人。今年7月,国家卫计委甚至使出在医学资格考试中加分的办法缓解儿科和急诊人手紧缺,被业内质疑是变相降低门槛的"歧视政策"。

文/中公四川卫生人才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