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整合併向線下滲透

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整合並向線下滲透

無現金社會來臨,超五成消費者頻繁通過移動支付進行各類活動,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頻率較高,超過五成消費者通過移動支付開展各類活動。金融類活動是移動支付使用最為頻繁的領域,用戶對手機購物活動有極高的熱情。每月使用手機購買產品和瀏覽購物風站的用戶比例均突破八成,在付款場景中,實體店內支付最為頻繁,每月使用該方式的用戶佔比達到81%。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移動支付引領者,藉助蓬勃發展的網購,用戶普遍接受在線交易,阿里巴巴,騰訊隨後大力推廣線下移動支付,促使大陸市場跳過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移動支付時代。]

非現金交易市場現狀分析

2016年我國非現金支付合計達到1251億筆,同比增速32.6%,支付金額規模達到3687萬億元,從2015年開始佔整個支付系統金額比例已經處於70%水平。非現金支付主要包括電子支付、票據、銀行卡以及貸記轉賬等形式,其中電子支付2016年佔比68%,約2500萬億。

2012-2017年中國非現金交易情況走勢

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整合並向線下滲透

移動支付實現爆發式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8.8萬億元,同比增長率超300%,達381.9%。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二維碼支付市場的爆發,消費者從PC端向移動端的遷移速度加快,預計2018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1付交易規模將超150萬億元,達到171.5萬億元,增長率為68.0%。

2014-2020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及增速情況

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整合並向線下滲透

線下場景豐富,競爭主體多元化

零售商提供的掃描支付以51%的用戶使用比例佔據手機支付途徑的首位,這與微信和支付寶寵大的用戶基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銀聯閃付僅次於零售商支付方式 ,以29%的居於第二,安卓支付位居第三。

消費者在實體店使用手機支付的途徑

移動支付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行業整合並向線下滲透

目前,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十分多元化。根據參與主體是否具有支付資質,或是否持有支付牌照可將當前支付市場可以分為兩大類:1)涉及清算業務和支付資質的銀聯、各銀行機構和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 267 家公司;2)聯合具有支付資質的企業提供支付功能但不涉及清算業務和支付資質的硬件場景支付和第四方聚合支付工具。

行業整合並向線下滲透,基於數據和技術實現用戶運營

雙十一”剛結束不久,阿里天貓當日成交額1682億,同比增長超過 39%可謂相當吸睛。但同時另一個數據同樣引起關注,移動端支付佔比達到 90%,與往年相比同樣是大幅度的提升。天貓的交易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尤其是線上交易場景。

互聯網第三方支付邁入金融

對於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企業來說,線上互聯網的優勢格局已基本成形,而支付閉環的構建是O2O實現的關鍵。從互聯網電商端轉向移動端的趨勢是第互聯網三方移動支付企業的重大機遇。互聯網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優勢有兩方面,一是通過電商以及社交網絡所積累的龐大活躍用戶群體,能夠更好地介入整個消費流程,二是除了提供支付以及收款功能之外,第三方支付能夠使商戶更接近消費者,提供如商戶會員管理以及精準大數據分析等服務,幫助商戶更瞭解其客戶,而此附加價值是傳統以POS為核心的金融體系所無法提供的。也因此,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客戶服務以及業務創新。目前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不僅從傳統金融業與運營商搶奪客戶和利潤,同時也正向縱深領域滲透。

移動支付的線下場景十分豐富,涵蓋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以支付寶為例,其場景應用涵蓋了多種支付解決方案、生活服務解決方案及公共服務解決方案等,在餐飲、休閒娛樂、商超、醫療等方面均有非常成功的應用案例,可以說已經將移動支付滲透到了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