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中科招商後,前海開源在新三板可能還有超10億「地雷」

踩雷中科招商後,前海開源在新三板可能還有超10億“地雷”

該來的最終可能還是會來。

繼4月18日,前海開源因一隻投資中科招商的新三板資管計劃鉅虧,發生拉橫幅門討還血汗錢事件後。前海開源更多的新三板基金在近期到期後也可能面臨同樣的風險。

對於歷史和積累並不深厚的前海開源來說,這家因為激勵機制風格相對激進的公募基金,正在面對成立以來最大的考驗。

Choice顯示,前海開源新三板產品共有24只。剔除兩隻未披露實際募資規模產品,總規模達14.62億元。

其中2014年底和2015年成立的產品共有21只,實際募資總規模達14億元。

這意味著,像投資中科招商那隻資管計劃一樣,這些2+1期限的產品,在2018年已經到期或者即將集中到期。

公開信息顯示,該資管計劃總募集資金為1.57億元,成立時投資者數量為110人。這意味著人均金額不到143萬元。按照這種方式推算,前海開源總規模14.62億的新三板基金產品可能涉及上千人。

雖然從公開渠道無法查閱上述產品目前的淨值信息。但從新三板的整體走勢和投資的個股來看,業績不容樂觀。

拋開鉅虧的中科招商,以基美影業為例。基美影業2015年全年共完成了三輪定增,共募資10.2億元。其中前海開源通過寶樾1號、2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兩隻產品共出資7080.5萬元。

但沒想到的是,基美影業2016年虧損2.65億元,2017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5.41億元。受業績不佳影響,其股價在2016年年報披露之後大跌34.15%,先後有8家做市商退市基美影業的做市服務。

截至2018年4月24日,基美影業收盤價為2.22元/股。若前海開源旗下產品持股基美影業倉位未變,其盤面浮虧達73%。

公開信息顯示,如果投資者認為管理人和代銷機構未審慎盡責,涉及虛假宣傳、誤導投資者、向不特定對象宣傳以及不合格投資者銷售等行為,可以依法追究其賠償責任。

事實上,前海開源早在2017年下半年就踏入了多事之秋。

5年前,含著“金湯匙”登場的前海開源,在公募大佬王宏遠的掌舵下,五年間就做到了母子公司合計1200億的基金規模(截至2017年底)。但在其背後,卻是放緩增長的基金規模。

2014年至2016年,前海開源的基金規模連續3年成倍數增長。但到了2017年,前海開源的基金規模卻趨於緩慢增長了。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前海開源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637億元,較2016年底增加了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開源部分產品業績表現低於同行業基準,遭機構投資者贖回。

據《券商中國》報道,前海開源基金旗下3只基金在2017年均遭機構投資者減持超50%。

其中,遭機構投資者減持比例最大的基金是前海開源滬港深匯鑫A。截至2017年底,機構持有該基金份額較2017年中期下降了99.99%。

2017年,前海開源滬港深匯鑫A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僅為5.9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4.79%,遠遠跑輸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