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雷達,Vivo的TOF 3D感應光,老美科技博主這麼說

不知不覺之間中國的手機廠商們,在國際上已經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倒回5年前,很難想象外國科技博主們會如此關注國內品牌的新機型。可是現在,無論華為、小米、一加、還是vivo、oppo,他們一推出新機子,這些歪果仁簡直就是全天候盯著。原因無他,中國廠商們越來越傾向於在新機型上採用最先進的技術,科技迷們誰不喜歡酷炫的新東西啊?

其實就是雷達,Vivo的TOF 3D感應光,老美科技博主這麼說

世界盃前Vivo NEX升降鏡頭已經讓大家嗨了一陣子,近期在上海2018MWC上VIVO又領先全球廠商推出了應用於人臉識別的“TOF 3D感應光技術”。這次亮相被老外們評價為是“搶在了三星和蘋果前面”。新的TOF 3D有多酷炫?老美科技達人們直接形容為:“其實就是雷達”。

Vivo的TOF 3D,為什麼說其實就是雷達?

在上海2018MWC世界移動大會上一露面,就被公認為是比iPhoneX結構光領先的新技術。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還是先看看它的技術原理是怎樣的。

其實就是雷達,Vivo的TOF 3D感應光,老美科技博主這麼說

首先,所謂的TOF是“Time of Flight”的英文縮寫。它的意思就是“依據光束飛行時間計算”的3D感應技術體系。

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計算光束從手機發射到人臉部,然後反射回感應器的時間長短,來計算出每一個點位的相對位置。成千上萬個這樣的光束分別探測和計算後,就能在系統裡迅速生成人臉部的立體結構來。

這個技術,其實跟雷達所用的技術是一樣的。只是一般的雷達是使用無線電波作為介質,而Vivo的TOF用的是光線而已。難怪老美的博主們直截了當地解釋道“這其實就是雷達”----光雷達。

TOF 3D技術與iPhoneX的FACE ID結構光技術相比,領先了一代。它的優點在於感應距離更遠(相當於iPhoneX感應距離的兩倍),生成臉部立體結構的時間也更快。而且,它的感應光點陣列比iPhoneX還要密集10倍,所以感應的臉部結構更精細、安全性、敏捷性更高。

Vivo即將推出的這種“光雷達”體系確實是酷炫,堪稱黑科技!

原理上的先進性

我們都知道,手機臉部識別技術到今天為止,是發展到了第3代。

其實就是雷達,Vivo的TOF 3D感應光,老美科技博主這麼說

第一代,就是國內大多數廠商依然在使用的2D結構光。雖然其應用已經比較成熟,但2D結構有個先天的缺點,就是精確度不夠。所以至今只能用於輔助解鎖之用。

第二代,就是iPhoneX正在使用的3D結構光了。其實小米8的探索版使用的也是這個體系。這種技術比2D結構進步了很多,其光點陣列已經達到了上萬個點位。但由於缺乏我們前面所說的“光纖飛行時間探測”能力,其結構探測主要依靠的是光信號變形來實現的。與Vivo的光雷達技術相比,精度較低、反應敏捷度也不如。

第三代,當然就是我們剛剛介紹過的Vivo TOF 3D“光雷達”超感應技術。在上海的展會現場我們瞭解到,其感應距離達到了10米(iPhoneX只有5米)。感應光點陣列是iPhone X的近10倍。更遑論其系統反應速度更快、感應元器件的體積更小。

至於Vivo究竟什麼時候會推出應用了這種酷炫“光雷達”技術的機型,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看樣子不會太久了。新機型讓歪果仁都如此熱切期盼,國內廠商這幾年來真的是越做越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