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云书领读 | 职场 | 徐明星 田颖 李霁月《图说区块链》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年初我买了两本书,一本是2017年畅销书《图说区块链》,一本是2018年畅销书《原则》,看到这儿你大概能猜到,我是一个很焦虑的人。

刚看完,正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本书作者徐明星被人泼敌敌畏,我倒真想破口大骂一句,我这刚有点看明白,贵链圈都已经开始回顾东北往事了?!真真儿应了那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序言里王巍说的不错,“一波波新概念让我们眼花缭乱,在不断鼓噪的创新颠覆中,莫名的焦虑感笼罩着所有人。极客们彼此创造深奥海涩的词汇来建立行业壁垒,把自己弄得云里雾里,失去了与正常人沟通的能力。普通大众则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论坛沙龙,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唯恐坠入智能时代的底层。”

突然之间,人人都不能不知道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每间公司都不能不参与一些开发和实践,真不是为了装逼,而是怕被时代狠狠抛弃。当然,参与了可能会本更狠的抛弃,可焦虑的人永远在路上。

《图说区块链》通过五个部分(起源篇、原理篇、人物篇、应用篇、装备篇)的阐述来普罗大众,讲述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书的主角是一群长得像鱼一样的恐龙,过着人一样的生活,他们负责用呆萌的方式让啥也不懂的我们,大概懂点区块链。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文科生,我看到原理篇还是有些费劲的,但是不会挖矿,不懂哈希算法和双花理论,也不能把我一棍打死。很简单,制作电视节目的人不必关心电视信号如何发射和显现,设计手机的人也不需要了解4G原理和每个零件的功能。

所以,我还是大言不惭的带大家浏览一遍《图说区块链》。


1 起源篇要点

如果有人要你概述区块链,最直接的词汇就是:分布式账本

那么,这个账本有什么特点:

1)可以无限增加的巨型账本——每个区块可以视作这个账本的一页,每增加一个区块,账本就多了一页,这一页中可能会包含一条或多条记录信息;

2)加密且有顺序的账本——账目信息会被打包成一个区块并加密,同时盖上时间戳,一个个区块按时间戳顺序链接形成一个总账本;

3)去中心化的账本——由网内用户共同维护的,它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人类的记账历史走到现在,科技给我们的最新的选择,它是账本演变史上最新的一个高可行性的形态。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简言之,起源篇主要阐述了一个无限美好的新思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信任关系,有了信用共识带来的智能信任,将创造一个多么美丽的新世界。


2 原理篇要点

说起原理,那么十万个为什么来了。

人家凭什么帮你记账?

对,你肯定已经想到挖矿了。为了让大家都帮我记账,我增加了一条新的规则,我决定给第一个听到我喊话并且将其记录在小本子上的人奖励。这就是比特币挖矿的简单说明。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那要是两个人同时挖到同一个矿呢?

即分叉问题。B和C几乎同时记录完了,于是同时向天空大喊了一声,“这个编号89757的巴拉拉能量归我了”(巴拉拉能量:书中语言,类似于比特币),有的人会认为这个编号89757的巴拉拉能量归B,也有的人认为这个编号89757的巴拉拉能量归C,这个时候我们会采用更原始简单的规则来解决,谁长听谁的。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那如果我向两个人同时喊,我给你一个巴巴拉能量!但其实我只有一个巴巴拉能量,怎么办?

即双花问题,双花问题是指一笔数字现金在交易中被重复使用的现象。

根据中本聪的解释,大概意思是,交易发生的一刻起,比特币的交易数据就被盖上了时间戳;而当这笔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区块中后,就算完成了一次确认。因为确认时间较长,后一笔交易想要与前一笔交易同时得到确认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笔资金在第一次交易确认有效后,第二次交易时就无法得到确认。区块链的全网记账需要在整个网络中打成共识,双花问题是无法产生的。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区块链核心概念有哪些?

一、区块

区块作为区块链的基本结构单元,由包含元数据的区块头含交易数据的区块主体构成。

区块头包含三组元数据

1)用于连接前面的区块、索引自父区块哈希值的数据;

2)挖矿难度、 Nonce(随机数,用于工作量证明算法的计数)、时间戳;

3)能够总结并快速归纳校验区块中所有交易数据的 Merkle树根数据

二、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是区块链中保证交易信息不被篡改的单向密码机制。哈希算法接收一段明文后,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一段长度较短、位数固定的散列数据。

三、公钥和私钥

在区块链的话题中,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词汇—公钥和私钥。这就是俗称的不对称加密方式,是对以前的对称加密方式(使用用户名与密码)的提高。

四、时间戳

区块链中的时间戳从区块生成的一刻起就存在于区块之中,它对应的是每一次交易记录的认证,证明交易记录的真实性。

五、结构

区块链利用Merkle树的数据结构存放所有叶子节点的值,并以此作为基础生成一个统一的哈希值。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看到这儿,我有点头晕了,还是说说比特币的事儿吧。

比特币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在“创世区块”诞生之后,比特币的用户通过不断地“做题”,即通过计算寻找满足特定SH1A-256哈希值对应的数值解。这个过程就是比特币中的“挖矿”。

当任意一个用户优先计算出符合要求的数值解时,就会在全网范围内广播,而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收到这条信息会进行验证,若通过验证,其他节点就会放弃计算,并将新创建的区块加到前一个区块的后面。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讲了这么多,现在基本上可以概括一下区块链的四大特点:

1.去中心化

2.去信任

3.集体维护

4.可靠的数据库


3 人物篇要点

唉呀妈呀,终于把原理给说完了,下面到了我最喜爱的环节,八卦篇(人物篇)!

本书讲了五个人物,当然,我们的绝对主角,最需要粉墨登场的是中本聪。

1)中本聪:创造者

中本聪可以说把神秘主义的选择诠释得彻彻底底。比特币发现初期,他甚至匿名参与指导。后来比特币和区块链越来越火,中本聪却完全隐身了,既不动用自己手里价值十几亿美元的比特币,也不去申请专利,就连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都没能让他现身。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相传中本聪,是一个集经济学家、数学家、密码学家以及顶级黑客为一体的人物,他的传奇历史始于2008年11月1日,这一天,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之后他又把理论付诸实践,在2009年1月4日创造了比特币世界的第一个区块,我们称之为“创世区块”,同年1月11日,他开发了一个客户端,其名称非常朴素——比特币客户端0.1版,召唤各路小伙伴们一起玩要。

如今他早已消失,全世界都在疯狂寻找中本聪,然而并没有人找到,人们找到了自称中本聪的人,之后又被中本聪本人否认,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本聪。

所以你还是对云书君客气一点,搞不好我就是中本聪本聪。不是,中本聪本人。

2)尼克·萨博:推动者

他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家、法律学者,是智能合约等创新概念的先驱,他还曾被人怀疑是中本聪。目前,他正在募集资金,打算建立一个区块链技术公司。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智能合约几个条件:1.必须有货币参与2.资产必须数字化3.资产必须联网且绝对信任某个数据库

3)布莱斯·马斯特:应用者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是摩根大通前高管,在摩根大通待了近30年,离开摩根大通之后开始了创业之旅,她创立了数字资产控股公司并担任CEO,这是一家寻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华尔街市场的创业公司。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大客户就是她的前任雇主摩根大通。摩根大通现在正与数字资产控股公司合作测试使用区块链来加快结算速度。

4)马克·安德森:宣传者

这个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的男子,在最初的十多年里,围绕他身上的光环是“网景公司”第一代浏览器的缔造者。

1992年,安德森和小伙伴一起研发出了第一个加入图像元素的网页浏览器 Mosaic。1993年,安德森和合伙人成立了网景公司。1995年,网景公司在组约上市,市值一度达到29亿美元。24岁的安德森也因此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原谅我不得不一直盯着他的脑形...)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安德森的第二段创业经历也踩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他和合伙人创办了一家云计算公司,名为" Loudcloud”,不过2002-2006年,美国进入了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代,风投公司不愿意资助互联网企业,2007年,该公司以1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惠普公司。2014年,他在《纽约时报》开设了专栏,并使用了一个大胆的标题“比特币为何重要”。可以说,这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意见领袖,他在比特币及区块链的对外普及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巴里·希尔伯特:疯狂收购者

数字货币集团(DCG)的CEO,他的“采购清单”遍布全世界约20个国家,投资的公司约有60家之多。数字货币集团对区块链可谓情有独钟,投资的都是一些以区块链为重点的初创公司,早期的投资项目包括 Ripple(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的支付网络) Coinbase和 Bitpay(比特币支付处理商)同时,它还投资了全世界约15家比特币交易所,支持的币种达40余种。最近它又投资了一家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全球供应链的区块链公司Skuchain。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4 应用篇要点

应用篇我就放飞自我了,我感觉什么都能看懂,好像自己马上就要飘起来了,简直成了半个区块链专家。

本书介绍了区块链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践,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毕竟跟钱有关,咱得绝对安全,绝对信任。

在过去两年中,包括摩根大通、高盛集团、花旗银行等在内的超过20家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已经在区块链项目上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

区块链目前在金融业应用应该是最多的,包括银行、跨境支付、供应链、信息、证券、保险等金融应用。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举个栗子,区块链+金三胖

区块链+银行

在大多数国家的现有银行系统中,所有银行都是通过中央的电子账本进行账目核对的。这是一个中心化的结构,越靠近中心的机构,权限越多,储存的数据量也越多。而为了维护这个中心化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准确性,银行需要付出巨大的运营成本。而凭借去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技术可以为银行创建个分布式的公开可查的网络,其中的所有交易数据是透明和共享的。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记账可以削减无效的银行中介,节省很多运营成本。

区块链+证券

在证券领域,IPO(首次公开募股)和证券交易,需要长时间的第三方参与,这就导致股票的发行与交易不仅流程长,而且成本高。而利用区块链技术,投资者和机构可以在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上自主完成IPO、自由交易,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撮合成干预,并且可以24小时不中断运作。

区块链+保险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保险业务中,保险机构是核心部分,全面负责资金归集、投资以及理赔,这也导致其运营和管理成本十分高昂。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互助保险的模式就可以变为现实。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它们可以转型为保险咨询公司,避免直接承担风险。

你还没明白呢,人家已经翻篇了|读书《图说区块链》

除金融外,书中还介绍了区块链+互联网管理、能源、政府、医疗、版权、物联网、农业、慈善等,可以说,这种全新的信任关系,简直能够全面开花。担心你的身份证被盗用吗?担心你招聘的人学历造假吗?担心食品质量吗?担心骗保吗?担心捐的款不知道花给谁了吗?全新的信任体系,帮你一键搞定,成本还低。


写到最后:

我觉得再这样下去,可能《我们》的大恩主快出现了,《1984》的老大哥也要来了,然后我们真要建成一个《美丽新世界》了。

时代的发展是必然还是一个个偶然?历史的车轮想怎么碾压我们这些活着的和未出世的人类?接下来我们要走向何方?区块链会制定全新的世界规则,直到无处不在?还是跟着中本聪一同消失?我不知道,毕竟我只是一个搬砖的(搬书的)。


5 装逼篇(装备篇)要点

最后,如果你需要的话,笔者的第五部分是送给大家的装逼(装备)要点,人手必备,拿好不送。

区块链

这个词可以说是必备词汇了,很多人更倾向于叫它的英文名字: blockchaine而在最近的一次投票中,它又被“公投”成了“公信链”,不过目前为止提到最多的仍然是区块链,它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并称金融科技的三大巨头。

比特币

这个词差不多是区块链领域中被提及最多的了。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落地应用,最早是一种P2P形式的网络虚拟货币,但是在很多国家,它已经可以购买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了。如今,比特币已发展成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

中本聪

这是一个在探索区块链领域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词汇它是一个人名,是比特币的开发者兼创始人。2008年,中本聪在一个讨论信息加密的邮件组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勾画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当比特币渐成气候时,中本聪却悄然离去,从互联网上销声匿迹。许多比特币的“纪念日”都和中本聪有关。

数字货币

区块链最初的应用形式就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电子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它不能完全等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因为它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中。目前全世界共有数千种数字货币。

Pow

当热爱学习的你想要再深入一点了解区块链的原理时,这个词一定会出现。PoW,也就是工作量证明。比特币在区块的生成过程中使用了Pow机制。一个符合要求的区块哈希值由N个前导零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难度值。要得到合理的区块哈希值需要经过大量的尝试计算,计算时间取决于机器的哈希运算速度。

公钥和私钥

在有关区块链的话题中,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这两个词汇公钥和私钥。这就是俗称的不对称加密方式。是以前的对称加密(使用用户名与密码)方式的提高。

在比特币系统中,私钥本质上是由32个字节组成的数组,公钥和地址的生成都依赖私钥,有了私钥就能生成公钥和地址,就能够使用对应地址上的比特币。

哈希值

这个词在比特币的世界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就是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哪怕只更改一段明文中的一个字母,随后产生的哈希值都将千差万别。要找到对应同一哈希值的两个不同的输入,从计算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公有链和私有链

业内人士总会被间及这样的问题:听说你对区块链“一知半解”,来来来,帮我分分类,这个应用是公有链还是私有链?

公有链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读取、任何人都能在其中发送交易信息且交易能够获得有效确认、任何人都能参与共识过程的区块链—共识过程决定哪个区块可被添加到区块链中,也能让参与者明确当前状态。公有链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私有链是指其写入权限仅在一个组织手中的区块链。

概括来说,公有链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私有链只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

区块和链

区块指的是信息块,每个区块都包含三个要素:本区块的ID;若干交易单;前一个区块的ID

比特币系统大约每10分钟就会创建一个区块,其中包含了这段时间里全网范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每个区块中也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ID,这使得每个区块都能找到它之前的那个节点这样一直倒推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交易链条。从诞生之初至今全网形成了一条唯一的主区块链。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也是我们时常听到的词汇,而且听起来似乎可以理解又不可以理解,按照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个自动自觉执行的、有点聪明的合同吧。

智能合约的发明者尼克·萨博将其定义如下:“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信用共识

这个词多次出现在有关区块链的报道和会议上。只要被问到区块链能干什么、区块链为什么会改变世界、区块链有什么用这些问题时,信用共识这个词就会出现。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以及基于数学算法的低成本信任机制,为金融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路径。目前经济社会中的信用环境比较弱,信用成本比较高,而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套成本较低的信任解决方案,对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3

R3区块链联盟涵盖了70多家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包括来自中国的中国平安集团、招商银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民生银行等4家传统金融机构,目标是打造金融机构的私有区块链系统。

2016年5月,R3开始为旗下的分布式账本联盟寻求2亿美元的A轮融资,R3自身持股10%。随后,R3将目标融资金额下调到1.5亿美元,R3自身持股升至40%,剩余60%股份,则计划主要向联盟42家初始会员银行募集,其后,7家银行选择退出融资。继R3宣布将其开发的区块链平台Cord开源后,包括高盛在内的一些成员退出了R3联盟。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