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俠客大島主

  聽說經濟危機發生,銀行缺錢,沒錢可做生意,企業缺錢又貸不了錢用於投資生產,怎麼會這樣?那原本正常運轉的社會資金去哪裡了?

  閣下下方所闡述的只是經濟危機的前期——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不一定會導致經濟危機,比如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但因政府採用的措施及時且有效,它並不導致經濟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主要是一種信用缺失,金融資產急速下跌,可導致很多東西不值錢,因為市場流動資金不足,那麼就會導致企業大量倒閉,企業一旦大量倒閉,會導致銀行資產壞賬過高,資金週轉困難,甚至倒閉。

  一旦銀行大量倒閉或者歇業,會反其道影響更多的企業倒閉,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可一旦企業大量倒閉,那麼人們就會大量失業,沒錢可花沒事可幹。

  當人們都沒錢時,那就是經濟危機了,一片蕭條。即使有糧食,沒錢可買,那也是餓得慌啊!如一旦國家處理不好,那便會以戰爭的形式解決該問題,比如二戰,希望通過戰爭解決勞動力問題,以及掠奪他國資源。

  所以,金融危機並不是很可怕,比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可一旦升級到經濟危機,事情就更為嚴重了,生活得不到保障,甚至肚子餓得慌,那麼階級矛盾就會演化成社會矛盾,一旦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國內動盪在所難免。如演化到國際,那世界大戰都可能發生。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週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一般表現是: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係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

  這句話的總結就是,生產資料過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剩,而是人們沒錢購買,比如階級分化太過嚴重,富人太富有,而窮人連飯都吃不起。那窮人為什麼會“吃不起飯”呢?可能勞動力被資本主義壓榨,而物價飛漲;也可能是工業改革導致機器代替人力,大量社會人員失業。

  所以這個時候,政府就要插足資本自由市場了,比如把過剩的生產資料沒收,創造就業機會(基礎建設),甚至打地主,抑制階級矛盾。比如羅斯福新政在1929年美國最高稅率是24%,1935年則提高到79%,在1944年甚至登上了94%。

  但是總而言之,經濟危機可以說是最壞的結果了,金融危機不一定導致經濟危機,閣下題文所述的僅是金融危機罷了。


三人聚眾

朋友們好!談到經濟危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商品過剩,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等等,實際上這只是經濟危機的表象!關於經濟危機的內在因素,至今為止仍然爭論不休。但筆者認為:經濟危機既然是伴隨人類商品社會出現,那麼與紙幣發行以及人類對經濟運行規律的控制干擾有密切的關係!


下面就和朋友門以這一點為主線,來分析:

首先,在商品社會之前或者說人們在進行物物交易或以金銀為等價物進行交易的社會中,基本沒有發生過經濟危機!因此有理由相信,經濟危機與紙幣誕生有密切關係!

第二,紙幣的誕生,使人們拋棄了金屬等價物或者說,可以不在受約束的自由印製!這顯然違反了客觀規律!因為貨幣本該是等價物,中介替代品,印多了自然不能等價!因此大量印刷紙幣隨心所欲的赤字財政或是經濟危機的一個罪魁禍首!

第二,紙幣的誕生,還衍生出了許多衍生品!例如各種信用虛擬交易,就是紙幣還有一群子孫,這毫無疑問加大了社會實際生產,需求與人們想象的經濟之間的脫節,有效匹配與矛盾!而經濟危機必然爆發!

第三,人類通過自身努力與對社會客觀規律的認識,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干預經濟運行的節奏!但無法控制!人類總是想方設法對經濟,社會進行控制,按自身想象預設的節奏來運行,毫無疑問會遭到客觀規律的反撲和報復,修正!在經濟方面,就會體現為經濟危機!

綜上所述就不難理解,標題中提到的銀行缺錢,企業缺錢,原本正常的經濟怎麼會突然變化?原因正在於此!人為對經濟的過分控制,干擾了正常的運行!造成了一定的經濟繁榮假象,例如銀行不缺錢,企業不缺錢!社會的購買力強勁等等!但這並不符合客觀規律,是虛擬的,因此,潮水退去時,原本的所謂資本金錢,作為泡沫煙消雲滅,金融經濟迴歸正常!銀行就會缺錢,而企業由於有一定週期,無法及時修正,自然會慢慢消亡!因此看上去不正常的經濟危機其實是很正常!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捲土重來!可以說它與人類對於經濟社會的管控,修正是共生難以消除!同時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目前經濟危機有多米諾骨牌效應,連鎖反應…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經濟危機,也有它積極的一面,即對資產進行重新優化的配置,對我正常的經濟運行進行修正等等!

經濟危機是個大問題,許多朋友有深刻的見解,歡迎和朋友們分享,共享多贏!


理財迦

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深入的問題,眾多經濟學家以及政治學家甚至是普通民眾都對此非常感興趣。我也非常感興趣,自從接觸經濟學以來,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我的腦海裡面徘徊,多少個夜裡臨睡之前還在用這個問題為我催眠,因為實在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命題,想著想著腦子就累了,也就更加容易入眠了。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感悟,不一定正確,但是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入口。

按照定義來說: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週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一般表現是: 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係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雖然危機的可能性在貨幣出現以後就已經產生了,但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才具有現實性。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即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這一點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早已經論述過了,但是關於它是否正確,什麼叫資本主義?這些都是舊的論述,無非是講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也就是生產關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說白了,就是有錢的人用不了這麼多,而沒錢的人用不了;背後反映的是財富過分集中,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結構不協調,資源配置失效;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來看:


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私有化——〉貧富分化嚴重——〉總體購買力不足——〉產品相對剩餘——〉經濟危機


但是,社會主義同樣會有經濟危機,x z g成立以來就發生了8次經濟危機,但是馬克思所說的是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一點就會難以解決了,而封建社會同樣存在經濟危機,歷次的王朝變更哪次不是由於經濟的問題所導致的;所以,

經濟危機與意識形態沒有多大關係

我們由表及裡的來分析一下經濟危機發生的基本原因;

經濟危機的基本表現的生產過剩,不過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生產過剩是因為需求下降,而不是供給能力上升;那些原本消費的起的人為什麼會突然消費能力下降了?是因為擁有眾多人口的大多數人的總體財富降低,導致總體需求降低;而擁有絕大數財富的少數人對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十分有限;


馬太效應是這一切的緣由,私有制則是表現的方式,而政府在這中間承擔的就是資源分配的作用,均衡這兩方面的利益,而政府往往容易受到少數人財富的拉攏;但是又無法完全消滅私有制,因為即使是在社會主義蘇聯的時代,這種私自佔有也會以別的方式表現出來;而社會進步要求按勞分配,否則個人群體沒有動力,會抑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如何分配是一門學問,也是導致貧富差距的根源所在


說到底,經濟學不過是一門分配的學問,不僅分配原材料和資金,還得分配成果,甚至分配成果比分配原材料還要重要。所以,根本上來說,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應該是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那麼具體怎麼表現呢?


在封建社會,主要是通過土地兼併,因為土地是封建社會最為重要的資產,土地兼併的後果是什麼?就是隨後的過度消費,錢都集中在富人手中,富人開始養僕人、養佃戶、養舞女,養長工,由土地兼併導致勞動力充沛,因此勞動力價格下降,民眾收入普遍降低,工作激情下降,勞動生產力下降,一旦外部環境有變,富人只需要減少消費即可,辭退工人;而這些工人和農戶沒有了收入來源怎麼辦?那只有捱餓了,捱餓就得造反了。


在現代社會,隨著生產資料與生產力的巨大變化,馬太效應又有了新的表現載體——資本。因為現代金融體系發達,貨品都已金融資本化,貨幣化資本成了新的兼併對象


資本主導的世界,鼓勵消費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基本特徵,而鼓勵消費是一種消費的假象,而且這種提前消費是需要資金成本的,因為消費才能夠給資本帶來收益。通過這種超前消費,有資本的人將會將雪球越滾越大,而沒有資本的人則需要不斷支付超前消費的利息,進一步壓低總體消費水平;另外,金融市場也是資本收割的重要陣地,是實施資本兼併的重要場所。


比方說,A是一個農戶,家裡有一顆蘋果樹,一年能帶來10000元的收入,有一個有錢人說,我來幫你致富,借給你2萬元,利率10%,A去買了化肥,又去買了噴灑設備,化肥廠利潤增長,機械廠利潤增長;結果到了第二年發現果樹增加了5000元的收益;果農一看,果然好辦,這樣一來三年就4年就能把成本賺回來了,富人說我再借給你點,擴大生產,同時自己偷偷買了化肥廠的股票;化肥廠利潤繼續增長,培養果苗的企業利潤增長,股市長紅,富人把這波貸款打包拿到資本市場上去交易,A的兄弟有點閒錢,看到A的蘋果收益這麼好,就買了這個債務,又去買了化肥廠的股票;

沒想到隨著競爭增加,蘋果價格下跌了,農戶一年收入13000,還得負2000塊錢利息,入手也就11000,還欠著2w塊錢;富人在股市上把化肥廠也賣了賺了錢走了,股市往下跌;結果普遍大家受益又下降了,蘋果價格又下跌了,現在一年只能收入10000元了,回到了原來的水平,還得負2000的利息,感覺生活更窘迫了;4年到了,A的兄弟過來討債,A沒錢換,就說,我又不是借給你的,兩個人開始賴賬,幹架,進了醫院。A的兄弟這幾萬塊錢要不到,收入也下降了,生活水平又下降了,越想越生氣,都怪那個富人,非得借錢給他兄弟,把他錢搞沒了不說,還搞得兄弟不和。結果兩個人去找村長評理,村長找到富豪,讓他多少給退一點,富豪不願意,找了人揍了A一頓。兩個人更生氣了,晚上偷偷摸進了富豪的家,殺了富豪,進了牢房。


以股易金

經濟危機爆發的形式多種多樣,但經濟危機爆發的本質屬於“虛假需求”不斷的擴大,過渡佔領社會的資金和資源,最終導致社會剛性需求得不到資金和資源延續,維持經濟體系的循環流通,導致經濟體系崩塌,所以引起的連帶式反應。

最終的結果是這些虛假需求的所佔用的資源被浪費,從事這些虛假需求的勞動價值被蒸發,相當於做了無用功。

由於社會財富的增長和勞動力息息相關,從事虛假需求的勞動價值歸零後,那麼標記這些被歸零的勞動價值相應的社會財富也會歸零。

可以是由於這部分的社會財富以統一的貨幣形式存在,他們歸零的形式不是消失,而是以貨幣全體貶值的方式來實現這部分財富的蒸發。

隨著信息流通越來越快,經濟危機的爆發也會越來越頻繁。

因為經濟危機並不是客觀因素造成,所有的經濟危機都是主觀因素造成的。

很多人可能想不通,為什麼經濟危機是主觀因素造成的?

這個要是解析起來要寫很長,所以懶的解析。

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觀因素佔了90%以上,客觀因素佔的比例很小。

而主觀因素在推動經濟發展的時候,如果沒有經過嚴密的計算,盲目的推動經濟發展,那肯定會積累經濟危機的風險,當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爆發是不可避免的,誰也阻止不了。

那些所謂經濟學家也只能減弱經濟危機爆發時候的危害,而不能消滅經濟危機。

主觀需求造就了經濟的告訴發展,但用太過於主觀的需求來推動經濟發展,必然後患無窮。

其實人類是個很容易受別人影響的動物,別人有的自己都希望有,要是自己沒有心理就不舒服。


一號風手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經濟危機的本質在於資金短缺。

我們不妨回顧上一次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當時的美國人很少全款買房,因此通過銀行放貸分期買房是一種主流思想,如同現在的中國人買房。但是危機爆發於以雷曼兄弟為首的金融機構,為了獲得更多的貸款利息,進而向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放貸,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加槓桿。

問題爆發的源頭在於這部分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沒辦法償還貸款的時候,金融機構將出現壞賬,而當壞賬累計到一定程度時,金融危機就爆發了。2006年,次貸危機已經初現端倪,直到07年8月左右,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席捲到美國,歐洲甚至全球。

舉個栗子,小A月薪3000,貸款買房月供5000,顯然小A是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無法收回,因而無法向儲戶支付本金和利息,更沒辦法貸款給企業以維持其正常運營。而小A因無力償還貸款可能面臨牢獄之災。因此,這是一個企業,貸款人,儲戶以及銀行四方都不獲利的局面。當大量的小A出現時,現有的資金無法維持四方的正常運行,金融危機就爆發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那些原來維持社會正常運行的資金依然在發揮著他應有的作用,只是由於加了槓桿,增加了風險,一旦發生大量的資金鍊斷裂,即資金短缺,金融危機就爆發了。

最後請允許我囉嗦幾句,美國次貸危機,中國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其原因在於當時中國人買房沒有現在這麼瘋狂,同時,07年是中國股市的牛市,大量的資金投入股市,因此,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限。


財經大圈

經濟危機有很多種,社會資本過度集中於少數經濟組織手裡就是最根本的一種。在超前消費的時代,大家將所有現金存入銀行,並把未來20年的收入都抵押給了銀行,銀行又再次放貸出來,這樣幾經放貸,銀行的資產很快超過國內實物資產總和。同時還要將這些錢放貸出去,這樣社會實物資本所承受的利息便成倍增加,如此下去非金融組織便會出現危機。

現今最大的隱患是:房貸、地方債(包括隱形債務)、交叉持股及股權質押。


犁史

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的反映。經濟危機的的表現是:商品過剩;信用危機導致信貸危機;資金短缺;企業倒閉或裁員,工人失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提高生產效率,生產更多商品。而工人的工資卻漲幅緩慢,消費的增加跟不上供給增加。結果商品被大量擠壓,一旦擠壓到一定程度,企業回款困難,資金出現問題,繼而銀行斷貸,企業之間相互借貸出現償付問題,企業信用都出現問題,接著就是企業經營困難,倒閉,裁員,失業。

信息時代到來,企業對倉儲的管理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品擠壓,但因收入分配兩極化導致消費和生產矛盾依然存在,經濟危機的根源還在。也許未來危機的表現形式可能發生變化,但不會被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