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说到娘子关,很多人不会陌生。一千多年来,无数的忠贞烈士在此为国尽忠。娘子关是长城中重要的军师防御堡垒,不管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它都作为一个历史变迁的守护者。拒史料记载,娘子关是唐朝所建,而娘子关的名字,更是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相信唐朝绝对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的中兴朝代,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而李渊的身份其实是在隋朝的时候就是当时隋文帝的外甥,所以在没有推翻隋朝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实权。据传,隋朝末期,其实有过很短时间的分裂,而重新战胜群雄让隋朝重新统一的正是隋文帝的外甥李渊,这肯定不会是李渊一个人的功劳,而这些帮李渊打下群雄的不是别人,都是李渊的自家人。不得不说李渊生了一群好儿女,像是其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更关键的是里面还有一个女儿平阳公主。虽然这段历史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其口口相传的真实性还是很高的。

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公元六百一十七年,隋朝统治越来越残暴无道,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当时的李渊虽然手中也有兵马,但是奈何兵马不足,虽然也有起兵造反的打算,只能是先找机会准备伺机而动,其实这也无所谓,因为隋朝末年起兵造反的多了去了,虽然李渊兵力少,但是也算有一席之地,真正让他担心的其实是自己的家眷都在长安,如果起兵造反,他家眷的安全自然要受到威胁,身边就一个李世民跟在身边。

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自古帝王从来不会因为儿女情长而放弃霸业,李渊也是,虽然被限制还是毅然决然的起兵造反了,当然没有直接打着造反的口号,而是说去解救当时被困的隋炀帝。问题是隋炀帝当时在江都,而李渊出兵之后直接奔着长安就去了,这明显的是要造反啊,于是隋朝官员就准备把李渊在长安的家眷抓起来,其中里面要抓的就有这个平阳公主已经她的丈夫柴绍。平阳公主提前一步收到消息,然后男扮女装跟丈夫柴绍从长安逃了出来,直奔太远李家的李氏庄园,大家以为这就完了吗?到了的第一时间在没有收到李渊消息的前提下,她已经推断出李渊肯定是要起兵造反,所以就把手下的产业卖掉,然后以赈济灾民为借口,拉拢这些人,最终组建了一个几百人的小队伍。

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果然,队伍刚组建完成,就听到李渊起兵的消息,平阳公主知道要是起兵这点人完全不够,于是她就四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而且成果显著,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组建了一只规模甚是巨大的军队,其中有隋朝末年著名的胡商何潘仁,要知道当时平阳公主手下的人数是没有何潘仁多的,也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手段这何潘仁竟然就归顺了她,就这样一只以女人为首的军队就初步建成了,平阳公主率领这些人一边抵御朝廷的进攻,一边攻城略地,先后拿下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也为后来李渊能够顺利拿下中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李渊占据长安后,其实只是攻占了关中部分城池,其他很多都是公主带兵拿下的。还有就是李渊为了稳定局势,最后让平阳公主驻守山西,镇守军事要地。后来她带兵在山西娘子关一代多次破敌,而娘子关的名字,也就是根据这位公主而来。

如果说没有公主的全力协助,李渊当不了开国皇帝,首先,李渊虽然占据长安,但隋朝旧臣仍在处处反抗,同时长安城外起义贼寇颇多。公主在起兵相助的时候,还收服了很多将领。其次,若不是平阳公主在山西军事要地镇守,李渊的后院必定着火。同时军阀也虎视眈眈,正是由于公主英勇作战,多次大腿强敌。最后是突厥,李渊起兵后,突厥势力也在跃跃欲试,不过有平阳公主驻守山西长城关隘,对突厥来说是一种震慑。

当然很多人可能觉得平阳公主找了这么一群人,基本上都是没有编制的强盗之流,到底有没有战斗力啊,要是真的打仗肯定是无恶不作,鱼肉百姓的吧。其实并不是,从战果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只军队是能够大胜仗的,说明实力不错,而且据传其纪律也是相当严明,被百姓亲切的称为“娘子军”。

李渊称帝前,若没这位女子相助,当不了开国皇帝

再后来,李渊渡过黄河与平阳公主会和,李渊统一天下,不过从此之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没有再出现在史书上,唯一出现的一点就是她的葬礼,她的葬礼是历史上唯一按照军人规格下葬的公主,当然对于了解了这一切的我们来说,也就不觉得奇怪了,这么一个传奇娘子军也确实更适合这种葬礼。对于后面历史记载中,为何对这位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女子没有记载也一直是个谜团。不管是在旧唐书还是其他的史料中,都未曾对这位传奇的皇室女子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