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執古之道

周更/一篇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繩(mǐn)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的“道”-執古之道

解析

人類感知外物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視覺、聽覺、觸覺,通過眼睛(視)、耳朵(聽)、身體接觸(搏),我們認識了身邊的花草草、山山水水、日月星辰、鳥獸魚蟲。我們看到這些東西,能對其進行詳細的描述,它們有色彩、有形狀、有音調、有觸感,但道卻和我們所瞭解的世間萬物截然不同,它是虛空的,卻又真實存在:它支配著萬物,無所不在,卻又無法直接感知;它可大可小,變化多端,遠遠超出了人類日常對萬物的認識。它上面不耀眼,下面也不昏暗,它沒有首,沒有尾,總之,“道”與人們日常所能認知的事物、存在方式完全不同,不能用平常的思維去思量它。

“道”是萬物之本源,其生在“象帝之先”,故而從古至今,萬物都是由“道”所統領、支配的。我們雖然看不到身邊的“道”,也很難想象出它的具體特徵,但我們能在從古至今的萬物發展規律中認識到它的存在,能感受到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著世界的發展,支配著萬物的生長繁衍衰敗滅亡。這“神秘的力量”就是老子所言的“道”,宗教人士口中的“神”、“上帝”,儒家、墨家言論中的“天道”,迷信者說“因果循環”,其實雖然它們各不相同,有的被人性化,有的虛無化,但其來源和老子所說的“道”是一致的。都是人們對古今事物發展規律總結後,認識到的那種無法看見,卻真實存在於世界之後的“神秘力量”。

老子的“道”-執古之道

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就要把握“道”的運作規律。所以人們“觀古而知今”、“觀物而之人”、“觀一而知萬”,這都是對道的總結。人們常說的“聖人”就是因為比平常人更能參悟到“道”的規律,所以他們能順道而行,能善治萬物,能無失無過,能無憂無懼。

本章思想既是對“道”的特性的描述,也是老子方法論的體現。如何對待世間萬物,如何處理紛雜的事物,那就是認識到支配它們的“道”的規律,“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通過對發生過的事物規律的探索,認識到現今的事物的發展變化之道,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不違拗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讓它們順道而行,則可“無為而治”。

掌握事情發展的規律,即老子所說的“道”,是解決事物的最佳途徑。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