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裁員風波,OTA市場混戰下途牛還能「牛」多久?

文/意卿 GPLP

途牛裁員風波,OTA市場混戰下途牛還能“牛”多久?

“要旅遊,找途牛。”曾經風光的途牛,2014年登陸納斯達克,趕上美股的牛市,而如今途牛卻牛不起來,連續虧損,降薪變相裁員,幹起來了屠牛的活來。

近日途牛內部員工爆料,途牛目前用降薪的方式逼迫員工離職,降薪波及500人,引起部分員工罷工以作抵抗。

事實上,這不是途牛第一次裁員。早在2017年12月,途牛便辭退200餘名內部員工。裁員風波背後,途牛“資金虧損”壓身,根據財報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途牛分別虧損14.6億元、24.2億元、7.7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為7160萬元。

面對OTA市場,攜程、同程藝龍以及新晉小生愛彼迎和小豬民宿的出現,途牛還能獨善其身嗎?

OTA市場混戰

“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韓非子》說。強強聯手才是唯一出路。這對於國內旅遊平臺的混戰來說更是這樣。

2017年同程旅遊與藝龍旅行網在經歷了反反負負的合併傳聞與否認之後,終於宣佈合併,更名“同程藝龍”,並切背靠騰訊與攜程這兩個大股東,騰訊已經先後將微信錢包、QQ錢包中的酒店預訂、機票火車票預訂等自有流量入口相繼交給藝龍和同程,兩家公司的合併和業務整合,意味著騰訊能進一步鞏固兩家公司與其的業務協同。同程藝龍合併後也亦步亦趨的走上港股上市之路。

攜程在2017年以營收267.8億元的成績穩坐龍頭交椅,在資本主導的在線旅遊市場格局重構中,攜程通過換股的形式取得去哪兒網的控制權,自此馬太效應在攜程的身上發揮作用,截至2017年,攜程以267.8億元的營收,21億元的淨利潤穩居龍頭交椅。

途牛裁員風波,OTA市場混戰下途牛還能“牛”多久?

攜程經過近年來的國際化佈局,市值提升明顯,截至2018年一季度,目前市值高達250.2億美元,雖然距離OTA老大哥Booking的1056億美元的市值有點遠,但已經穩居全球第二的位置。

途牛裁員風波,OTA市場混戰下途牛還能“牛”多久?

而此時的途牛呢,截至2018年一季度市值僅為8.7億美元。自2014年上市以來,虧損之路就一直沒有停過,2017年的營收出現斷崖式下滑,雖然這也與OTA市場競爭惡化有關,但是也顯示出途牛的競爭力在逐漸下降。

途牛裁員風波,OTA市場混戰下途牛還能“牛”多久?

從途牛的現金流情況也可見一斑,不同於2015年、2016年,拿到海航與首都航空各5億美元的資本注入,2017年的途牛現金流情況急轉直下。這也就不難怪途牛距離上次裁員裁僅半年的時間又開始了一輪新的裁員風波。

途牛轉型坎坷路

2016年,途牛的市場營銷費用佔運營費用的61%。而同期,攜程則是36%。事實證明,途牛的出鏡率高了,但是最終收效不大。

這與2016年途牛的轉型不無關係。2016年之前,途牛的戰略與定位很清晰,主要業務是跟團遊、自助遊的旅遊產品定製,最早開創互聯網旅遊線路模式。途牛也公開批評對手同程:“同程看起來機票、酒店、火車票、門票、出境遊樣樣俱全,但是樣樣不精。”

沒想到的是同程的多元化道路極為順暢,2015年獲得60億元的鉅額融資,估值達到130億美元,是身為美股市場途牛的2倍,後來也與藝龍合併,衝擊港股市場。

而反觀途牛的多元化,2015年途牛宣佈進軍在線機票領域、2016年途牛加大力度進軍機票、酒店預訂。2016年11月,公佈五大新業務,發力機票、酒店、金融、影視、婚慶等。

獲客和運營是OTA市場競爭的重點,2016年途牛揮金營銷。最終的結果也是收效見微。

影視、婚慶的轉型不成功,途牛從新迴歸旅遊產品,浪費的這幾年,競爭對手都已經登上了一個臺階,而此時的途牛也陷入了一個水深火熱的境地,途牛還能不能“牛”的起來,還是讓時間帶給我們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