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一些事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關於清明節的一些事

清明節注意事項:

一、清明時節祭祀活動增多,大家可以到正規的場所進行祭祀,並使用鮮花、植樹等文明方式寄託哀思,減少明火祭祀,降低火災發生概率。

二、山林、樹叢中枯葉等可燃物在明火燃燒前一般會經歷長時間的陰燃,很難被人發現,祭祀人嚴禁隨意丟棄菸頭,不要攜帶、使用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險品,防止因菸頭、煙花爆竹餘熱引發陰燃而導致的火災事故。

三、在路邊、小區等處焚燒香燭時,要注意遠離窨井和易燃、可燃物,防止燃燒殘留物飛火引發窨井可燃氣體爆炸以及易燃、可燃物起火燃燒事故。

四、在山林、荒野、農田焚燒香燭時,要注意提前圈佔、保護焚燒位置,防止火星引發大面積起火燃燒事故。在燃燒過後,要對殘留物進行澆水、覆蓋等處理,確保殘留物徹底熄滅後才可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