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坑變「雨水花園」 金牛山公園華麗蛻變

礦坑變“雨水花園” 金牛山公園華麗蛻變

牛欄山生態修復

金牛山公園位於牛欄山鎮,牛欄山生態修復環境提升項目令它從滿目瘡痍恢復成了一片生態景觀帶,該項目還榮獲“2017年北京市優秀園林設計”一等獎。

礦坑變“雨水花園”

牛欄山生態修復環境提升項目位於潮白河上游與懷河交匯口,對於整個流域的綠地系統建設和生態保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它又是集歷史、生態、教育、企業文化於一身的交集地。

由於早年的過度開採石灰,金牛山公園舊址東西兩側山體破敗不堪。為了給市民提供一個休閒健身的好去處,牛欄山鎮政府決定給此處建一個礦山遺址公園,牛欄山生態修復環境提升項目前身便由此而來。

礦坑變“雨水花園” 金牛山公園華麗蛻變

牛欄山生態修復環境提升項目所在地地形地貌豐富,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設計師毛子強和他的團隊決定利用地塊現有優勢及自然條件恢復其自然風貌,雨水花園的建立便是巧妙利用之前過度開採遺留的深坑進行再創造的成功體現。

雨水花園湖體面積約7800平方米,蓄水量達8000立方米。湖體可收集周邊場地及山體的雨水,減輕大流量降雨時市政排水的壓力;同時,映月湖南側有管道接金牛北路的道路排水口,可以消納部分道路排水。設計團隊還在低窪處設置集水點,匯聚並吸收來自山體及地面的雨水,並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淨化,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源的同時還可補給景觀用水。

礦坑變“雨水花園” 金牛山公園華麗蛻變

點睛之筆:山體消隱

牛欄山現狀山石為石灰岩,多年來由於採礦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公園裸露巖面治理以排查安全隱患為前提,對周邊基本採空的邊坡按坡底高程削坡整平,削方回填礦坑,完全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清除危巖(浮石)。

礦坑變“雨水花園” 金牛山公園華麗蛻變

廢渣堆就著挖填平衡原則就地回填於礦坑及低窪處,使得整治後的高程與周邊自然銜接。礦區遺留有廢棄窯井3處,其中場地東部窯洞進行封堵,其它兩處基本未變形,打造採礦遺蹟景點。

金牛山公園一期在種植設計上主要包括四大植物特色區:親水觀賞區、集散活動區、下沉花園區、山林遊賞區。各區結合特色均種植不同樹種,以豐富植被景觀。

礦坑變“雨水花園” 金牛山公園華麗蛻變

如今的金牛山公園,沿襲其前身獨有的文化底蘊,驚豔了時光。也慢慢形成一個由南至北約17公里,覆蓋面積達1750公頃的大規模景觀生態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