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東北北部交通、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戶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國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哈爾濱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63種,已探明可供工業利用的25種。其中煤炭、天然氣、銅、鋅、鎢、鉬、硫鐵礦、熔鍊水晶、蛇紋岩、砷、建築用石、礦泉水等20種礦產在黑龍江省佔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礦種有:硫鐵礦佔55.8%,熔鍊水晶佔61.2%,蛇紋岩佔43.3%,砷佔49%,以及石棉、硅石、飾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種。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正是因為哈爾濱礦產資源豐富,所以就興起了各種各樣的行業。今天要說的是一位鍛銅大師,唐吉洲。唐吉洲,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哈爾濱市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民間文藝家協會金屬工藝研究會會長榮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優秀獎,2011年第三屆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大賽“金獎”,2012年第七屆中國龍江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博覽會設計大賽“金獎”,在業內傳有“南有泥人張,北有銅藝唐”的讚譽。從1992年至今,哈爾濱市一位普通市民唐吉洲已打造了1000多件銅雕作品。憑藉這些他已連續6年獲得了哈爾濱市民俗民間藝術博覽會“最佳藝人獎”。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鍛銅浮雕(又叫鏨銅或敲銅),是利用銅材料作品的延展性興起來得鏨刻工藝,是我國傳統手工藝百花中的一枝奇葩。鍛銅浮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鍛銅工藝品的造型,主要為平面的浮雕,浮雕是平裝在某些器物上或懸掛起來供人欣賞。鏨刻工藝的操作,是在設計好器行或圖案後,按照一定的工藝流程,以特製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屬板上加工出千變萬化的浮雕狀圖案。完成一件精美的鏨刻工藝品需要十多道工藝流程,加上技術工人的格調創造,匠心獨運地打造出個性化,現代化的雕塑作品。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唐吉洲很有美術天賦,在他讀小學孩提時,父親就經常教他用銅、鐵、木頭等材料做一些玩具。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喜歡跟著父親學習鈑金藝術,一段時間後,唐吉洲就可以獨立做一些小物件了。那個年代很多人都喜歡在帽子上鑲五角星,唐吉洲就做了很多精美的五角星送給身邊的人。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唐吉洲說,他鍛銅的手藝是跟父親學來的,父親是跟著爺爺學的。雖然他的父親有些手藝,但是當時多是用鐵皮做些水壺、洗衣盆、水舀子等生活用品。能借到的活大都父親一個人完成,他和哥哥們只能打打下手。而家裡算上他一共九個孩子,六男三女,家裡的日子也比較緊巴。於是兄妹幾個就都想辦法賺錢來補貼家用。唐吉洲說:“我畢業後就待業在家裡,因為喜歡藝術,就跟著精通服裝裁剪的姐姐,學了一段時間服裝剪裁。”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1972年在哥哥的介紹下,唐吉洲又跟哈爾濱工藝美術廠的一位職工學過石雕。可見唐吉洲學過很多手藝,一樣樣去學習,一件件去選擇,最終與鍛銅“相遇”。唐吉洲一點點的學習,一點點的摸索,終於有今天的成就。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唐吉洲的所有作品都是純手工製作。“銅藝的整體造型來自生活的各個方面,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發現它們並把它們用雕塑的形式展現出來。我所有作品的靈感都來自於生活,屬於民俗藝術,我要把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融入我的作品裡。為了美觀,豐富作品的藝術效果,每一件作品上的肌理都是我一下一下敲打出來的,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也可以說是我創新的。”唐吉洲驕傲地說。的確,每件作品都要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唐吉洲手中“萬錘百鍊”才能得以問世。

鍛銅作品惟妙惟肖,看哈爾濱鍛銅師,是如何讓銅發生“蛻變”的

唐吉洲說:“要完成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創作者具有多年的豐富經驗和審美眼光。”現在,唐吉洲培養了很多傳承人,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鍛銅藝術,讓更多的年輕人學到這門手藝,從而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作為中國鍛銅藝術的傳承,時刻心繫傳統文化的傳承,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