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統口村:“三劑良方”力促空殼村完美“蛻變”

人民網-貴州頻道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岑鞏縣統口村始終圍繞脫貧攻堅的難點、痛點,開出“強黨建、興產業、抓基建”三劑良方,啃下“硬骨頭”,攻克“決戰點”,讓經因乾旱而在黔東南州“出名”的“空殼村”變身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

強黨建破局“空殼村”

統口村位於岑鞏縣大有鎮北部,轄9個村民組,共315戶1261人,國土面積19077畝,耕地面積2901畝。2012年底,全村1164人有559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貧困發生率高達48.02%。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面對全村脫貧攻堅的困難局面,統口村堅持“黨支部 ”的工作思路,從抓自身建設入手,有針對性的制定了黨員學習計劃和黨員議事制度,並提出“兩年引水、三年修路、五年興產業” 的發展規劃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目標。

2013年,隨著上游塘家龍水庫的整治,統口村局部實現了灌溉,村“兩委”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的產業發展思路,以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聘請縣級農業、扶貧、科技等相關部門專家定期開展蹲點服務,現場傳授群眾各種養殖、種植技能,先後發展辣椒500餘畝、香菇60多萬棒,探索形成“黨支部 合作社 企業 基地 貧困戶”的“1 4”產業發展模式,幫助群眾解決在發展產業中的自籌資金困難和分擔市場風險問題,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興產業 摘掉“貧窮帽”

“自從村裡發展菌草種植後,我們不僅有了工資,還有土地租金,加上自己種點菌草,經濟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村裡很多人都修了新房,買起了車,我在基地裡務工,一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統口村老屋組胡世海高興地說。

“統口田大丘,土大丘,三年兩不收”,這是10多年前,統口村由於乾旱村民生產生活艱難的真實寫照。2016年,從乾旱地區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這一實情出發,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引進貴州華農草業集團落戶岑鞏,並在統口村投資開發了黔東南岑鞏縣草畜菌業現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

2016年以來,貴州華農草業集團在統口村支付土地租金、勞務費用工資、回購華農菌草、種苗培育等經費150餘萬元,使統口村戶均增收4800元左右,管理牧草的63戶戶均增收3200元,負責管理草種種苗的110戶,公司回購後,每畝創收6200元左右,全村106戶355人脫貧,同年圓滿完成貧困村出列任務。

截止目前,累計發放牧草產業勞務支出、土地流轉、牧草回購資金1197萬元,涉及全村221戶861人,成為全省華農菌草草種培育基地。在華農集團的帶動下,統口村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大調整,菌草種植和肉牛養殖如火如荼,傳統中藥材和烤煙種植方心未艾, 農業產業發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景象,帶領全村群眾走上了一條產業興旺的致富新路。201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50元,集體經濟實現收入35萬元。村黨支部2019年7月先後榮獲省、州、縣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抓基建 提升“幸福感”

“以前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去哪裡都不方便,現在好了,路都通到家門口,路燈也有了,村裡還給我們改了廁所、廚房,坎了院壩,環境衛生越來越乾淨,生活越過越好了。”談到村裡的變化,統口村貧困戶胡世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為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村黨支部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主動服務民生工程,踴躍參與民生工程,大力推動民生工程。

目前,全村實施硬化通村公路14公里,硬化寨組道路9200餘米,硬化庭院300戶,實施“改水、改廁、改圈”201戶。投入資金80萬元,新建聯棟大棚5個,簡易插地大棚30個,噴灌系統180畝;投入資金320萬元,建成通鄉(村)公路4.2公里;投入資金110萬元,完善機耕道1.7公里;投入資金12萬元,新修排洪渠3.2公里;投入資金114萬元,完成美麗鄉村改造新修路燈320盞,完成庭院硬化6萬平方米,完成串戶路硬化7.2公里;投入資金195萬元,完成村級接待中心建設,全村農業基礎不斷完善。(萬再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